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这一论题,涉及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本质的认识,也涉及对它的创作中心的认识。报告文学应视作一种文学样式,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等是它的本质属性; 写人应成为报告文学创作的中心问题。至于通过人物描写体现出来的所谓“理性”“理性精神”等,与人物描写本身并不相矛盾。这一论题还涉及当代报告文学作品的分类:一类是以事带人的,一类是以人带事的,还有一类足人事兼顾的。本文以论为主,述例以写人作品为主。二至五部分属于写人艺术的方法论,六至八部分属于性质论。 二、凝聚于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报告文学写人应选取利突出人物的某种品质、某种性格,以此作为人物言行、人物命运的聚光点。即使是以写事付为主的报告文学,其中人物来去匆匆,也须表现特定的性格气质、精神品质。至于写人为主的报告文学,更须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精神本质。然而,不能简单地狭隘地理解人物精神的“一致性”,好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具有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变异性”。但是,“丰富性”的背后仍有单一的本质,人物性格的主导倾向对人物性格的质的规定性也是不容怀疑的。 三、用细节凸显人物魂魄和形体 报告文学写人要靠细节取胜,在这点上与其他新闻报道不同。新闻报道总是写概貌,写要点。报告文学以现实生活的细节取胜。然而同是写细节,报告文学与虚构性叙事文学又不甚相同。情节的作用,在虚构性叙事文学中比较大,在报告文学中却不是太大。报告文学的细节既是完全真实的,又是指通人物心灵的。细节有时是“大细节”“泛细节”的概念,成为事件或事件组合的代名词。 四、探测人物幽深灵府 注重人物心理描写是当今世界文学创作的一大趋向。我国报告文学创作也呈现出由写外在言行向写内心世界的转向。记录精神驱动力的轨迹应成为写人作品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应是清晰可辨的;这条线索应该是发展的,并呈现出阶段性来。这种心理描写应是独特的,作家应从人物的心理流或意识流中择取富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部分,并与人物的言语、行动结合起来描写。这种心理描写还应是不避直白的;这种直白性一方面与该文体的政论性特点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又因作品各异其状。 五、用背景衬托人物形象 报告文学的背景上特定意义试概括为:一、自然景物,是为着透出一种抒情的诗意的氛围。二、场面描写,是指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场面描写有时以现场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三、人物关系,是为着展现人物成长和发展的历史。人物关系所形成的环境,有顺应人物生存和发展的同质环境,或曰良性环境;也有阻遏人物发展甚至扼杀人的生命力的异质环境,或曰恶性环境。更常见的是二者兼有的同质-异质环境,其中异质环境占有更大的比例。四、时代氛围,既指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意识形态的趋向,又指“小环境”中的“社会影响”。作家在观察生活和进入写作状态时 总是注意从“小环境”中发观“大意义”。 六、真实性——写人艺术的铁的律令 真实性问题是报告文学的一个售点问题,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理至今日都有争论,争论的结果基本都是力主真实的言论占上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意义试概括为:现象其实与本质真实对立统一,现象真实可以有不同的来源,本质真实可以从不同层面认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有别。 七。典型化——写人艺术的熔炼过程 报告文学写人力倡摹真写实,但光提这一点义远远不够。虚构性文学主张虚实相混(甚 至完全虚构),报告文学主张选择。所谓报告文学的典型化 就是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 典型事例,也就是优选素材,优化表现形式,将生话真实提升为艺术真实。报苦文学选择典 型,第-是依凭作家敏锐的目光,第二是详尽地占有材料,第三是对素材进行筛选、鉴别。 提炼,恰当安置j精心布局。 八、木色美——写人艺术的审美追末 虚构性叙事文学的人物的“虚构”性质,决定了对人物作艺术处理时的高度“美化””叫I 化”“强化”.人物性格是相对完美的、报告文学的内奔的豆实性决定厂它的“本色美”。这 种美源向生活 按原型的原有状样、尺lrR表观出来;但又经过典型化的处理。真实、本巴的 人物,若十经“美化”“n化”“强化”,百接移至虚构性叙不文学中 可能“粗糙”了也 但置诸报告文学中,则于平凡中见出特殊的美。本色美与更实性相给台,更显示作家心智的 高超。 九,结语 孤在人类己进入新叶纪 我们的报吉文学将更加关注“人”YJ问题,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