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恶性嗜铬细胞瘤(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mPCC)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本研究旨在寻找并评估新的可能的治疗mPCC的靶点和策略。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热休克蛋白90(heat-shock protein 90,HSP90)、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mPCC呈显著高表达,鉴于它们各自在细胞中所具有的重要生理作用,有理由认为其可能成为有效的治疗位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评估论证。方法:在第一部分试验中通过使用新型HSP90抑制剂NVP-AUY922对HSP90作为mPCC的治疗靶点进行了临床前研究,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分别检测NVP-AUY922对mPCC细胞系PC12细胞的增殖、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VP-AUY922对PC12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裸鼠异种移植瘤试验体内检测NVP-AUY922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最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NVP-AUY922可能的抗肿瘤机制;第二部分试验中首先通过采用CCK8法、裸鼠异种移植瘤试验评估了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mPCC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进而对塞来昔布联合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 TORC1)抑制剂依维莫司的双靶点策略用于治疗mPCC的可能性及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结果:在第一部实验中发现,NVP-AUY922可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NVP-AUY922可明显抑制PC12细胞的迁移;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NVP-AUY922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体内试验中,NVP-AUY922在抑制移植瘤生长的同时对裸鼠体重无明显影响;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NVP-AUY922处理可同时抑制MEK/ERK和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第二部分试验中发现,单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虽然可在体外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但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剂量较大,效果较差;同时裸鼠移植瘤试验结果显示单用塞来昔布仅能轻度抑制肿瘤的生长,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塞来昔布联合依维莫司的治疗策略进行研究后发现,与对照组或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对PC12细胞增殖抑制效果更为明显,两者联合具有叠加作用;体内实验结果与体外实验相一致,联合用药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或单药组均显著减缓(P﹤0.05);进一步对两者联合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塞来昔布可下调单用依维莫司所引起的代偿性AKT激活,使p-AK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第一部分实验结果显示HSP90抑制剂NVP-AUY922在体外和体内均表现出明显的抗mPCC作用,提示HSP90可能成为治疗mPCC的有效靶点,同时NVP-AUY922作为有效的抗mPCC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部分实验结果显示单以COX-2作为mPCC的治疗靶点效果较差,而通过联合使用塞来昔布与依维莫司同时阻断COX-2与m TORC1的双靶点策略在治疗mPCC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联用在抑制COX-2、m TORC1的同时避免了单独抑制m TORC1所引起的AKT代偿性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