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酶抑制剂在A然界中无处不在,它们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的各种组织中,主要的生理功能是防止不必要的蛋白水解.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一种,对维持昆虫正常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昆虫体内非细胞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蓖麻蚕是我国三大产丝昆虫之一,对其体内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不但有助于蓖麻蚕本身生理、生化的研究,也必将对其他野生鳞翅目昆虫生理、生化的研究产生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技术,对20个蓖麻蚕品种血液CI的种类和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时期CI活性变化进行了调查.由于各种CI等电点不同,引起迁移速度有快慢,在碱性电泳中检测到7种CI,定名为E-C11、E-C12、E-C13、E-C14、E-C15、E-C16、E-C17,等电点依次减小:在酸性电泳中检测到2种CI,定名为E-CIa、E-CIb.其中E-C11、E-C12、E-C13、E-C16、E-C17、E-CIa、E-Clb为供试品种所共有,表明它们是蓖麻蚕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对同一蓖麻蚕品系不同发育时期血液CI的调查显示,随5龄期发育,CI的活性有逐渐递增的趋势.
根据家蚕中编码成熟CI-b1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8个蓖麻蚕品种的CI基因进行了克隆.结果在8个品种中克隆的基因相同,基因序列长为189bp,预测编码62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蛋白,对蛋白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有一个典型的Kunitz结构域.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克隆的序列包含了编码家蚕成熟CI-b1的完整核酸序列.
将蓖麻蚕E-CI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 BL21 (DE3),并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超声裂解后经SDS-PAGE检测,诱导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大约为15kD,最佳诱导时间为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