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惠农政策的成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大以来,我国惠农政策经历了以税费改革减轻负担为核心、以调整稳定政策为核心、以统筹城乡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发展变化过程。由此可见,国家惠农政策承载着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两者兼顾又有所侧重。“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同时要注重促进农民增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力求形成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因此,研究惠农政策的成效评价,寻找政策均衡机制、发现制度安排逻辑,对调整、优化、完善国家惠农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共品有效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西方效用理论的应用前提及其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评价中的局限性,在界定我国惠农政策、探讨政策分类和供需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惠农政策成效双重效应因素评价模型,构建消费意愿指数和支付能力指数测度供给影响因素的效应,从两者的一致性来评价惠农政策体系的功能协调性。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建材下乡政策的成效评价得出:利用动态仿真模拟惠农政策供给成效的时间效应和资源效应,对惠农政策供需协调的政策组合和时间安排的决策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准公共品属性的惠农政策供给,以政府引导市场供给自愿参与的方式,在促进消费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差距政策的决策考虑要地区差异和群体差异产生的惠农政策需求差异和经济运行状况。本文第一部分从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测度、惠农政策供给的影响因素和成效测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本文第二部分剖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品的特殊性,分析西方效率理论的应用前提及其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评价中的局限性。本文第三部分对我国惠农政策的界定、分类和供需结构进行梳理,提出了供给时间和资源双重效率因素评价模型,构建消费意愿指数和支付能力指数,就模型对惠农政策供需协调的政策结构和政策安排逻辑做理论上探讨。本文第四部分应用惠农政策成效的双重效应因素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引入L-Trost的两阶段模型估计法、Heckit方法的两步法估计和GM(1,1)模型预测,从资源投入量效应分析了该政策成效的影响因素和对不同区域和收入群体的效应。本文最后,给出了本文所做工作的扼要总结和和未来的工作方向。
其他文献
影视媒介既是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产物,又是人类行为活动和精神意识的载体。一方面,它映照人类自身,另一方面,人类也以其为镜审视和关照自我。人类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
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在我国分布较广,是一种具有极大生物防治潜力的昆虫天敌,但目前其体外培养尚未获成功,阻碍了该线虫生物杀虫剂的发展及其应用,究其原因主要
针对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存在的诸多问题,利用频段470~477MHz的微功率无线抄表是用电信息采集的有效抄表模式,以其低成本、低功耗、接线方便简洁、自动中继节点的优点有效实现电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素质有了新要求,因此,高素质的领导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呈现出阶段性下降但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且犯罪的危害程度日益加深。司法工作人员的犯罪是一种危害性强、性质极其恶劣的犯罪。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了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环境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人们所共同的呼声。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宏观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及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学习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首先通过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针对
文章基于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田野调查,在了解当地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探析该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成因,认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定居是哈汉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密切的经
【正】 建国以来,我国美学界对艺术本质研究的主导倾向,是把问题仅局限于认识论、反映论的范围来探讨,将其排除于心理学和伦理实践之外。《审美情感与艺术本质》(见《文史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的提高,在物质方面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社区居民生活的需求,个性化、现代化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