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改变了传统夏玉米以氮肥和磷肥为主的施肥模式,在地力比较均匀和单位面积肥料投入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不同梯度等量纯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进行配比,并配不同梯度的生态肥在玉米上进行追施试验,以传统生产施肥方式和水平为CK,并设空白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陕单8806穗部性状、产量性状及主要品质指标的效应,比较分析了施肥效益及有效养分的产量。结果表明: 1.在相同栽培管理措施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及肥料配比对其生育期影响不大。处理平均穗长比CK增加0.54cm,结实长平均比CK长0.58 cm,行粒数平均比CK增加1.64粒,秃尖长、穗粗及穗行数处理间变化不大。在所有处理中,G和F的肥料配比较理想,即在氮磷钾有效养分分别为63.0-70.88kg/hm2与52.5-105.0kg/hm2生物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改善玉米果穗性状。 2.不同肥料配置对玉米经济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增施肥料可显著提高单穗重,各处理(F=6.26**>F0.01(20.9)=3.46)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平均增加14.6%。氮肥对穗重影响尤为明显。处理对穗轴重量影响十分明显(F=7.68**>F0.01(20.9)=3.46),各处理平均比CK增加1.68 g/穗,增加幅度7.5%。而对出籽率影响不明显(F=2.21<F0.05(20.9)=2.39),各处理平均比CK高1.6个百分点。处理H和G表现比较突出。在氮磷钾有效养分分别施70.9~78.8kg/hm2配52.5 kg/hm2生态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穗重,对穗轴影响较小。 3.肥料配置对产量性状影响明显。在目前传统施肥水平基础上,增加施肥量或改变肥料结构,可显著(F=71.46**>F0.01(20.9)=3.46)提高玉米籽粒重,比常规处理增加16.9%。施肥对产量影响极为显著(F=32.16**>F0.01(20.9)=3.46,其对产量的作用与其养分结构有关,处理H、A和G均表现增产,以H处理增产最为明显,达11.6%,而其它处理产量与CK持平或有一定减产。等量氮、磷、钾配施产量显著增加。其对产量和粒重的适宜肥料用量及配比为:氮磷钾有效养分均在70.9~78.9kg/hm2,生态肥在0~52.5kg/hm2。 4.肥料配置对玉米子粒品质影响明显。从粗蛋白含量看增加施肥料可显著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F=10.737**>F0.01(20.9)=3.46),与CK比较,粗蛋白含量均增加,平均增加幅度为7.8%。这表明在目前常规施肥基础上,调整肥料结构或显著增加氮肥用量,可显著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从粗脂肪含量看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12.02**>F0.01(20.9)=3.46),在每公顷施等量(26.2-63kg)N、P2O5、K2O,并配施105.0-350kg生物肥可显著提高子粒粗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