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有效性理论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应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风险转移、减少交易成本及提高社会福利等一系列经济功能。其中,“风险转移”又称“套期保值”,是当前期货市场相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衡量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测算套期保值有效性,也即测量采用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后风险减少的百分值。在套期保值理论方面,拓展套期保值理论是最前沿的,有关文献利用该理论对世界各大期货市场进行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各个成熟市场的套期保值有效性值较高的结论。 本文从分析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入手,着重阐述了套期保值交易中的相关理论和策略模型;文章引用了国际上通用的、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和最系统的衡量套期保值有效性的五大测量公式,并借用“最优套保比”方法进一步介绍了五种套期保值策略——无套期保值策略、纯套期保值策略、旋转窗口OLS策略、GARCH策略(包括DVECH模型和CC模型),其中后三种策略是在基于传统套期保值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拓展和动态理论,在考虑时间变量因素后得出的多期期货套保最优策略;本文利用这些测量公式和策略模型,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三种主力合约近年来的套期保值有效性表现,结果表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有效性同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非常低;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有效性充分发挥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日益走向国际化。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过渡期正式结束,银行业对外资实行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国内国际的双重竞争。四大国有银行在我
在新股发行的整个环节中,定价是最核心的问题,新股定价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股票发行价格能否真实体现其价值。作为影响新股定价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新股的发行定价方式一直引起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