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现实,“捏造”现实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u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媒介会促使人类产生感知方式和感知尺度的变化。继青铜、瓷器、钢铁等铸造与雕刻技术的旧炼金时代后,人类进入了由声、光、电等渗透媒介与感应媒介所组织的“后炼金时代”。人类也正在适应这个用混合的媒介所塑造的世界,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非物质时代。本文试图研究和探讨新的媒介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人类历史中所有具有化时代意义的媒介进行比较,对比其中的变化。从而得出新的媒介能够“剥离”现实,也就是能够模拟并且虚拟现实。第一,它是一种非物质媒介,光和电可以承载信息,它可以把一些物质形态转换成一种非物质的符号和信息。第二,它是一种“冷”媒介,它提供了一种开放的空间,人们可以进入到由光和电组织的虚拟时空,从而“剥离”现实。第三,这种媒介造成了世界的“内爆”。当人类完成了向外延伸的时候,也获得了向内的延伸。向内延伸的结果是使各种事物的界限逐渐模糊,比如时间、空间的内爆,中心和边缘的内爆、真实和虚拟的内爆。笔者又深入地研究了利用新的媒介产生幻觉的方法。比如打造时间、打造空间、打造感知组合方式。经过以上论证,笔者得出新的媒介和现实的关系是:新媒介可以创造出幻觉,并且利用这种幻觉可以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这种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为,我们生活的时空被越来越多的幻觉所包围,如何产生恰到好处的幻觉,如何组织人和人的对话关系,人与物质世界的对话关系,使它们变得人性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并且利用光电媒介的属性去生产“剥离”现实的幻觉,去改变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环境变得柔和、并且具有一定的“情绪”。
其他文献
绘画与生活的关系是艺术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言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过生活,但或许是因为太显而易见的缘故,使得我们年青一代的绘画工作
期刊
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对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生存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共享审美资源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