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分离鉴定与免疫效果评估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ianb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纤维素性肺炎,是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发病率与致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虽然临床上按照常规免疫程序进行防控,但由于个体和菌株之间的差异,部分地区的羊免疫后仍然有发病现象,抗生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也一直不佳。为了分离出引起当地流行CCPP的病原菌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采集临床中疑似CCPP发病羊鼻拭子和肺脏,经PCR确诊后,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以鉴定后菌株作为抗原,实验室制备CCPP灭活疫苗,接种于小鼠和青海省湟中县某羊场部分羊只,分别采用间接ELISA和Real-Time PCR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获得结果如下:1.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培养发病羊的鼻拭子和病死羊肺脏中的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证实分离出一株Mccp强毒株,并命名为QY19。2.CCPP灭活疫苗的实验室制备以分离株QY19作为抗原菌株,扩大培养后灭活加入佐剂,制备成CCPP灭活疫苗,并进行无菌检验和小鼠免疫安全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QY19生长滴度最高可达109CCU,72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120 h到达最佳收菌时间。灭活后的菌株在支原体MEM-KM2固体培养基与琼脂培养基中均无生长,也未见其他杂菌生长。制备的CCPP灭活疫苗,在4℃和37℃中均无杂菌和浑浊现象出现。小鼠免疫安全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的小鼠在第14 d和28 d时,血清中的抗体效价有了明显的上升,与第1 d相比差异极显著(P<0.001);免疫小鼠感染试验显示,对照组小鼠在第5 d和第7 d体重下降较免疫组明显(P<0.05、P<0.01)、其对照组小鼠肺脏病理变化较免疫组严重。表明以当地分离的Mccp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可以在小鼠中有效产生特异性抗体,且安全有效。3.临床免疫效果检测分别在第1 d、15 d对部分羊颈部皮下注射2 m L实验室制备的CCPP灭活疫苗,同时设置对照组,对照组颈部皮下注射相同剂量无菌生理盐水。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5 d和30 d时,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有了极显著升高(P<0.001),在第60 d至150 d时仍然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状态(P<0.001)。免疫后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免疫的第15 d和第30 d,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IL-6、IL-10、IL-12、IFN-γ均有明显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第60 d,外周血中各细胞因子均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出一株新的强毒株Mccp,并命名为QY19,实验室制备出的CCPP灭活疫苗可有效地激活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其他文献
共享单车因其便捷和环保等优点,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辅助手段,近年来备受青睐。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共享单车极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即在一些区域“供不应求”的同时,其他区域则又可能“供大于求”。因此,探讨共享单车的资源分配问题,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共享单车系统复杂时空关系挖掘的问题,探索研究基于时空聚类的单车停放站点划分方法及其单车需求预测模型。(
基于大量的电子病历数据,智慧医疗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结合现有医疗数据辅助医生进行诊疗。本文通过深度学习方法结合电子病历数据构建深度学习模型,从而帮助医生对患者完成疾病诊断以及后续的药品推荐,进而提高医生的治疗效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构建了1D-DLSTM疾病诊断模型。首先,通过结合ICD-10构建了医学领域的专业词库,并使用Jieba分词法联合医学词库对病历进行分词。其次,利用Skipg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及早发现并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致盲风险至关重要。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通过对患者视网膜眼底图像进行分类,实现病变的分类检测。此类方法通常需要一个大型的已标注数据集来支持模型训练,但在实际应用中,高质量、大规模的标注数据集获取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同时,深层CNN模型,不仅训练耗时,而且容易导致过拟合等问题。因此,探索一种基于CNN且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作为智能科技领域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因其具有感知性能强和运算处理快速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随着网络应用环境的不断变化,传感器节点的种类变得多样化,节点性能得到高质量的提升。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涌现了大量的智能产品,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基础构件,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智能医疗与健康
图像去模糊技术不仅是计算机视觉范畴内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最基本且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手持设备和被拍摄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使图像产生模糊效应,而将复杂的模糊图像通过算法模型复原出清晰的图像是图像去模糊的主要目标。由于模糊核的生成不满足唯一性,因此图像盲去模糊即是一种不适定性问题,也是一种病态问题。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不断应用,图像去模糊技术在评价指标、视觉效果上均有所提升。深度神经网络通
准确判断农作物病害是监控农作物长势长情的重要的环节,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技术条件,为农业发展智能化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番茄图像病害分类为切入点,采用一系列的图像处理技术优化图像数据集,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神经网络算法完成番茄叶片图像的病害分类和病害程度分类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本文的实验数据来源于Plantvillage工程提供的番茄图
牛无形体病(Bovine anaplasmosis)又叫牛边虫病,是一种立克次氏体目、埃利希体科、无形体属的牛无形体(Anaplasma bovis,A.bovis)侵染所导致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致死性的疾病。其病原体主要寄生在红细胞与单核细胞内。该病每年的易感期分布在4-10月,其中在7-10月份的发病率到达顶峰。该种疾病暴发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其传播媒介-蜱虫的活跃度相关,但是其它的一些吸血昆
干旱是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破坏性最强的灾害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驱动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干旱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地监测和预报我国的干湿程度,分析研究干旱的驱动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了气象站点、环流指数、社会经济指标和温室气体等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干旱的影响。基于水分亏缺/盈余指数(water deficit/surplus,D)对我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繁殖障碍和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严重危害猪业。PRRSV是一种易突变的RNA病毒,具有基因多样性,
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不稳定性是引起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直接因素,想要更为准确地监测旱涝灾害,就要准确了解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因而需要优质的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集。近年来,已有大量全球范围内的格网降水产品,且根据其资料来源和估算方法,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基于地面站、基于卫星和基于再分析的降水产品,掌握这些产品的精度特性对其准确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旱灾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