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铟复合氧化物透明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明隔热材料因其能对光线选择性透过又起到隔热效果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铟锡氧化物(ITO)是一种理想的透明隔热材料,如何提高其隔热性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同时,ITO中In是稀有金属,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ITO的应用前景,如果能找到一种成本较低的材料来替代它,将会扩大透明隔热材料的应用。而掺铟氧化锌(ZIO)同样能阻隔红外线并对可见光有较高的透过率,其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是替代ITO的理想材料。为了提高ITO透明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本文从源头着手,采用更加优良的制备方法溶剂热-煅烧法来制备高性能的ITO纳米粒子。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将ITO纳米粒子分散在水中制备ITO浆料和涂料,之后提拉镀膜。研究了溶剂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ITO粉体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溶剂热反应温度的升高,粉体的形貌先由截角八面体形状微小颗粒转变为由小粒子组装成的空心管状结构,之后再逐渐转变为由小粒子组装的棒状结构;随着溶剂热反应时间的延长,粉体的形貌则从多孔纳米片向纳米棒转变。粉体形貌随溶剂热温度和时间转变的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同时,还研究了溶剂热反应温度对制备的涂层的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将溶剂热-煅烧法对应的涂层和沉淀法对应的涂层的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作比较。发现与以沉淀法制备的ITO粉体为颜填料的ITO纳米复合涂层相比,大部分溶剂热-煅烧法对应的涂层的可见光透过率高,而红外透过率低,隔热效果好。在各溶剂热温度中,120℃对应的涂层的平均可见光透光率为70%,红外透过率最低,在整个红外光范围内的透光率都在10%以内,隔热效果最好,是溶剂热温度的最佳值。为了降低透明隔热材料的成本,本文研究了成本较低的ZIO透明隔热涂层。研究表明用提拉法制备的不同In掺杂量的ZIO涂层中,当以NaOH和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粉体时,In掺杂量为1%的涂层的平均可见光透过率最高,分别为87%和84%,红外透过率最低,都在70%以内,隔热性能最好;而以尿素为沉淀剂时In掺杂量为3%的涂层的平均可见光透过率最高,达75%,红外透过率最低,在全部波长范围内都小于50%,隔热性能最好。尿素浓度同样对涂层的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有影响,尿素浓度为2mol/L对应的涂层的透明性和隔热性能最优。与ITO涂层相比,在本文所获得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ZIO涂层可见光透过率与ITO涂层相差不大,均在75%左右,而阻隔红外线性能稍差,前者为50%,而后者为10%,但隔热性能稍好,最后达到的平衡温度前者比后者低1.5℃左右,而其成本却远远低于ITO,因此ZIO涂层是替代ITO透明隔热涂层的理想材料。
其他文献
声乐小组课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的主要授课形式之一,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成果。小组课建立在集体课声乐理论学习之上,为进一步的个别课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
<正>遗传学研究发现惊恐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神经生化研究证实中脑皮层的DA能系统与胆囊收缩素受体(CCK-B) 共存于CNS内,经安定药长期治疗后,中脑DA神经元 CCKmRNA的表达量明
<正>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似乎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缘分"不深,甚至可以说,有些大行其道的做法是与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背道而驰的,如琐碎、机械的教材分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
介绍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的一套 10 0 0m3/h甲醇裂解转化及变压吸附制氢装置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各种操作参数和装置的特点 ,分析了吸附法的经济特性相对于其
目的探讨儿童情感性障碍与胎次效应的关系。方法对47例儿童情感障碍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胎次、母孕期状况、出生年月、出生时父母年龄及精神病家族史等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将有
POP广告是零售店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POP广告与营销战略的关系是商家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如何利用POP广告传达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的制造商、
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软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软碳和中间相炭微球(MCMB)分别组装成扣式电池和动力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软碳材料在倍率放电性能方面较中间相炭
<正>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
糖尿病便秘是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糖尿病便秘关系密切。临床中从脾虚论治糖尿病便秘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健脾类中药对肠道微生态有
MDEA配方溶液目前已广泛用于天然气脱硫脱碳。介绍了MDEA配方溶液的用途、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及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