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五大部分组成,旨在探讨冷战后日美同盟中日本角色的转换及影响。(1)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本论文研究背景为冷战后,苏联解体,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日美同盟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来加强同盟关系。本论文旨在中外学者的先行研究基础之上,以肯尼思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对比研究和定性分析研究等研究方法探讨冷战后日美同盟中日本的角色转换及其影响。(2)第二部分简述了同盟的定义及日美同盟的起源和发展。其中,冷战时期,1978年日美确定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使日美同盟开始从真正意义上走向伙伴道路。(3)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即探究日美同盟中日本的角色转换。冷战后苏联的解体使日美同盟失去的原有的假想敌,一段时间内日美同盟出现了“空洞化”问题,同盟处于漂流期。但局势的发展是需要日美同盟继续加强合作的,于是冷战后初期日美同盟为了度过漂流期,进行了同盟再定义。1997年日美同盟确立了97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对比78年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97年指针再定义的日美同盟强调日美同盟关系的加强,日本不仅仅只是提供基地和金钱同时也需要外派自卫队配合美军行动流血流汗了。与此同时,97年指针后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落实了日本防卫力增强,日本自身能力得到加强,不再一味的依靠美国保护。2015年日美同盟确立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确立正式的伙伴关系,日本在各个方面协助美国。日美同盟最初确立时的关系即为“美主日从”,在这一过程发展中,虽然“美主日从”的定位在根本上没有改变,但从比较变化分析来看,日本在逐渐加强自身能力以承担同盟中更多的任务,它在主动谋求与美国的平等伙伴关系,日美同盟中日本角色在同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转换。(4)第四部分探讨了日本在日美同盟中角色转换给东亚特别是中国所带来的影响。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势力均衡发生巨大变化,美国成为了亚太地区安全保障的核心,而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发展成为了亚太地区经济贸易的核心。在美国实行东亚再平衡战略时,必不可少的就是日本的同盟力量。而在日美同盟不断强化的过程中,虽然日美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日本在同盟中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日本的军事防御力在不断加强。这些都深深地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产生不小的影响。而这一过程其实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日本的成长给中国带来了刺激与压力,而中国的发展强大对于日美同盟来说也是刺激与压力。日美同盟所宣称的“国际公共财”这一领域应该要有中国的位置,三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下相互影响,相互刺激,这其中不仅有对抗,也有合作和交流。(5)第五部分是论文的总结。日本在日美同盟强化过程中的定位由最初的只提供军事基地和金钱到78年指针确立的同盟走向伙伴道路;97年指针的同盟再定义强调同盟关系,日本开始流血流汗;2015年新指针确立正式伙伴关系,日本在各方面协助美国行动。定性分析来看“美主日从”并没有改变并且未来长时间可能还将处于这一状态,但日本在同盟中所担任的角色愈加之重是可以确定的。这一切都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政策。未来,日美同盟的发展同中国将会有怎样的联系?日本又会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怎样新的角色转换?中美日是否能在一些领域展开积极合作?希望以此作为之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