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人才的作用日益重要,人们对担负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也颇为关注,并寄予厚望。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路攀升,2009年已达到24.2%,高等教育总规模达2979万人,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规模急剧膨胀,校园越建越新,学科专业日益增多,行政管理也推陈出新。但是,在这一派繁荣景象背后,大学却透着资源危机、质量危机以及制度危机等等。基于对高等教育的观察与思考,笔者通过文献法、个别访谈法等搜集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尽量全面掌握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查阅相关文献,对“内卷化”的内涵及使用范围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内卷化”理论。以“内卷化”理论来看,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自身以及外界一些条件的限制下,偏离直线上升的轨道,开始不断在内部缠绕、复杂化,而无法取得突破进入到一种新的状态。“内卷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隐忧。文章主体部分从高等教育规模内卷化、学科分支内卷化和高校组织内卷化三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的内卷化。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规模的内卷化又从三个方面体现——教师素质的下降、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和社会对大众化质量观认识的不充分。学科的过度分化和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教师难以跨越学科的界限,解决重大科研课题,也使学生无法融会贯通。随着规模的扩大,高校为扩展职能而不断增设新的机构,造成机构庞大,冗员过多,效率低下,发生组织内卷化。在分析高等教育内卷化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第五部分给出一些去内卷化建议:高等教育要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去行政化”。文章试图用“内卷化”理论,从整体上来描述高等教育的状况,对高等教育有更全面的认识,以期能从全局出发,找到去“内卷化”途径,使高等教育摆脱危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