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肌电信号中疲劳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d19890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随着非线性理论的迅速发展,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受此启发,作者尝试将这些新发展起来的信号分析和处理方法用于对蕴藏在表面肌电信号中的疲劳信息提取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 1) 采用对比线性序列统计量比较法以及加权多维预报器的方法,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非线性确定性的检验,另外,采用概率论中的适度准则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在肱桡肌进行静态的等张收缩时表面电极收集到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非纯高斯随机信号,而是具有一定内在确定性结构的非线性信号。 2) 研究符号序列分析方法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特点;研究不同类型(确定、随机、混沌等)信号的符号序列直方图的特征;发现符号序列分析方法中一定长度的各种可能字的概率分布可以在确定线性模型的阶次中起一定的参考判别作用;通过用符号序列分析方法对表面肌电信号的线性AR模型的残差序列的分析,进一步确认表面肌电信号为非高斯随机信号,而是具有一定确定性内在模式的非线性信号;并发现以符号序列直方图为信息源的香农信息熵随时间的变化率,以及互信息熵函数的波峰位置与肌肉的疲劳程度存在强烈的相关性。 3) 将一维的表面肌电信号转换为二维的散点图,在这二维的平面空间中研究散点在一周360度的各个方向上的分布情况,提出了象限信息熵的概念。研究发现象限信息熵的负熵与肌肉强壮性,即能输出的最大力的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另外,散点离原点的距离d20和d80与疲劳程度演化过程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4) 以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一种可随时检测肌肉疲劳程度的短时等张收缩方法,并用实验作了检验,证明这种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其他文献
在<缺铁水稻根转录本微点阵分析>(见<生物信息学>2004年第3期)一文中,介绍了缺铁诱导5天的水稻根中四组上、下调控基因的转录本,他们是质膜蛋白和转运体相关的转录本,细胞骨
期刊
布局问题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尤其对一些复杂机械产品的设计,布局设计关系到它们主要性能指标的优劣乃至整个设计的成败。由于复杂产品的布局问题具有建模和求解的双重复杂
本文对地下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成因、在地下水中含量的变化趋势、对混凝土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有关规范中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详细阐述了如何准确分析地下水中硫酸根离
在工程实际中,时滞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且是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鉴于此,近年来时滞微分系统的控制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论较多。但是中立型时滞系统的研究相对滞后,这主
模型检测作为一种有限状态系统的自动化验证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最近该技术在规划和多智能体系统(MAS)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MAS领域强调智能体的自治性和推理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没有DNA阶段的正义单链RNA病毒,以极高的死亡率引起禽呼吸泌尿性疾病的广泛流行,每年都给家禽饲养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
最近几年来国外基因组(基因网络)系统逻辑行为的研究新进展——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的方法,针对该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基因网络模型,以描述网络行为的时间
非线性伺服问题或非线性输出调节问题指的是设计反馈控制律使得非线性系统的输出渐近地跟踪给定的参考信号,消除输入干扰的影响,且能保证闭环系统的内部稳定性。在过去的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