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nnydbw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竞争优势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客观要求,是全球化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增强,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表现在缺乏核心技术,缺乏世界性品牌,缺乏跨国经营人才等。其中最为突出的缺陷正是技术能力薄弱。 本文试图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中国企业通过FDI进行跨国技术能力获取,并最终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问题。研究表明: 1.东道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宏观环境因素对于目前以技术模仿和改进为主的中国企业可能是个不利的因素。 2.高昂的国际化成本是中国企业跨国技术获取的最大障碍。 3.能够接近国外先进的技术环境,从而吸收技术溢出成果是最吸引中国企业进行跨国技术获取的因素。 4.大部分中国企业将跨国技术获取战略定位于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而利用全球性资源进行基础性研究以提高公司的潜在技术实力并不是中国企业的主要目标。 5.中国企业认为通过实施知识获取型FDI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跨国技术获取组织形式。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Ⅰ.回顾了中国企业FDI及其跨国技术获取的历史过程,界定知识获取型FDI的概念,并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得到对中国企业通过FDI,提升竞争力的建议。 Ⅱ.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跨国公司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 Ⅲ.定义文中结构方程式模型的关键要素及其假设。 Ⅳ.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及讨论,并指出论文的贡献及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境内外关联企业间关联交易增多,为了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的行为更加频繁。境内外关联企业间广泛使用转让定价工具,人为操纵进出口商品价格实现利润转移,从而达到降低整体税负水平,规避海关进口关税、所得税及其他监管措施的目的。转让定价行为侵蚀税基,直接导致关税和其他税款流失,同时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行业环境。境内外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多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国际贸易
在报刊文章中,常常见到一些方言土语,这些方言土语,不仅使文章活泼,而且使读者感到亲切。然而,也常常发现一些方言土语里错别字颇多。比如:把东北方言“埋汰”写成“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