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以鄂东南地区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营造聚落的目的是获取舒适的人居环境,只有适应气候的聚落才具备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基本条件。聚落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就是研究聚落怎样适应气候,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聚落气候适应性研究是聚落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聚落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气候适应经验、方法和智慧,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传统聚落气候适应性的研究,是对传统遗产的继承,也是发展与完善当代聚落人居环境研究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浪潮,传统聚落正在快速消失,其中的宝贵经验、方法和智慧也随之消失。因此进行传统聚落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刻不容缓。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如火如荼的新农村聚落建设缺乏对于气候适应性的关注和实现方法和技术支撑,亟待相关研究成果指导当代聚落建设实践。然而我国的传统聚落气候适应性研究近期才刚刚展开,相关研究少,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尚未建立。怎样研究,研究成果如何运用仍然是困扰当前聚落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希望能够通过对于鄂东南传统聚落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发展与完善聚落气候适应性研究的方法体系。  笔者在长期实地考察与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鄂东南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性研究,总结了鄂东南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规律,以及气候适应性策略,并分析了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性,从而得出了鄂东南传统聚落独特的气候适应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鄂东南地区新聚落范式的绿色再生研究,生成了继承传统聚落气候适应性与集约化优势,又能够满足当代功能需求的新聚落范式。并在设计实践中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建设适应地域气候特征的节能、节地型新农村聚落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和思路。  首先通过建筑气候分析工具,分析了鄂东南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建筑生物气候设计方法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建筑气候适应策略。发现传统聚落通过经验累积得出的气候适应方式和通过现代气候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接着分析了鄂东南传统聚落和住宅的材料与构造系统,并依据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标准,对一栋典型的鄂东南传统住宅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住宅的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达不到要求。但是实际上传统住宅却通过聚落建筑群体形成的空间系统的作用实现了良好的夏季性能。然后研究了鄂东南传统聚落的空间系统构成和特征,通过空间分析和特征统计的方式给出了鄂东南传统聚落空间系统和天井式住宅的空间系统组成和空间特征。  随后研究了鄂东南传统聚落的物理环境,包括热环境、光环境,分析了聚落物理环境与聚落空间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关键性聚落空间特征,并总结得到了鄂东南传统聚落的气候适应策略和实现方式。  最后运用鄂东南传统聚落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对该地区的当代聚落进行了研究,在继承传统聚落气候适应性与集约化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新聚落范式的绿色再生研究,提出了适应当代需求的新聚落模型,并在新农村设计实践中得以运用。  本文对于鄂东南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和气候适应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对传统聚落的认知水平,促进对于传统聚落遗产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为传统聚落优势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基础。对于当代新聚落范式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居住质量、降低能耗、节约土地,帮助实现鄂东南地区乡村聚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型运动,从原先相对传统的生产型社会快速的向当今消费型社会发生着转变,我们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从物质性消费转向了精神
在我国,青年旅舍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众多青年驴友出游的首选入住选择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旅者在路上的家”。作为青年旅舍的灵魂——交往空间,是体现青年旅舍精神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工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都标榜着人类智慧的飞速前进。但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还拥有着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这种痕迹在城市历史街区与建筑上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校园发展的需求,许多高校都经历了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过程,也有一批新的现代大学校园相继建立。在现代大学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校园历史传承断裂、校园规划
在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趋势背景下,步行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其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以“车”为本的建设模式对城市步行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山地小城镇在初具规模后会进入人口与产业等要素的快速集聚时期,需要通过城镇扩展来缓解人口压力。然而山地城镇在空间扩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低效率粗放拓展的现象,造成严重
在城市色彩规划过程中,对色彩的感知描述是需要获取的重要的前期信息,但色彩感知是一个极其主观的过程,对色彩感知的描述是主观的、模糊的,对于感知的描述如何转化成客观量化的结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社会实践的丰富、生活内容的扩展,革命纪念馆这一纪念性建筑,其内部空间也从传统的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主、展示空间从形式和功能设计转向
一座辉煌并让人赞叹的城市,必定张扬着城市文化特色的光辉。城市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一座城市没有了特色,就失去了生机;一座城市没有正确的指导,就迷失了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
中国古代城市营造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朴素的自然观,创造了宜人的人居环境;城市的选址依托大自然,充分利用河流水系,在气候环境上城市建设注意趋利避害;将周围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