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点穴理筋手法对改善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01月到2019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KOA)的患者,在行关节镜清理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最终纳入研究患者60例。具体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1、踝泵训练;2、股四头肌收缩训练;3、不负重屈膝训练。三种锻炼方式,每种各做10下,计为1次,3次为1组,早晚各做1组,每天2组。疗程为4周,共一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点穴理筋手法:1、用拨法、揉法等手法对膝周的肌肉组织按摩松解,时间为3-5分钟;2、用点按法,点按血海穴、梁丘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鹤顶穴及足三里穴,每个穴位点按的时间为30秒;3、用拿法、滚法等手法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腘窝处及小腿后方的肌肉组织进行按揉,时间为3-5 min;4、被动踝泵训练,使小腿后侧肌群感觉酸胀紧绷,维持约10秒后放松,如此反复操作2-3次;5、被动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握患肢前足,另一手扶住腘窝处,双手配合做屈髋屈膝动作,当膝关节被动活动到患者自觉的最大角度后保持不动10秒,而后伸直髋膝关节,再屈髋屈膝重复上述运动。做完上述5种手法计为1次,15~20 min/次(视病人耐受程度决定),早晚各1次,每天2次。疗程为4周,共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后的7天、14天、21天及28天,采集患肢的膝关节屈伸度、VAS评分、WOMAC评分及Lysholm评分,并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所有符合标准并完成4周治疗的60例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侧别、分期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膝关节屈伸度: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膝关节屈伸度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治疗后膝关节屈伸度均有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WOMAC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WOMAC评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试验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4、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VAS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95>0.05);两组患者术后14天、21天、28天的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Lysholm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后的Lysholm评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试验组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点穴理筋手法能促进早中期KOA患者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肢早期的功能康复,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