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往生活方式是表现农民生活整体面貌的重要维度,是围绕生产生活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交换方式,它集中体现了农民生活状况的社会关系内容。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背景下,我国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发展与变迁,越来越同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任务和改革联系在一起,这使得使农民交往生活方式问题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长远性,因而研究我国当前农民交往生活方式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这一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交往的理论为理解和解决我国农民交往生活方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资源。  从现实状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空前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瓶颈性问题,如农民的交往生活空间相对狭小,交往方式比较单一,方向相对固定,交往观念相对落后等。这些状况可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推进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型。破解该问题需要正确破解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高度依附性与现代化任务之间的矛盾。破解这一矛盾,发展农民交往生活方式,需要完成两项基本任务:一是以现代生活方式为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农民交往方式的现代化;二是立足农民自身特点,建构起具有农民特色和风格的交往生活方式。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和现实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契机,也承载着艰巨而复杂的建设任务。本文认为,实现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以宏观的整体性思维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整体布局、协同推进:从根本上说,要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交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从保障上说,要消除城市和农村的二元体制,破除农民交往生活方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内在推力上说,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着力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交往能力。
其他文献
开放型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但也积累了产业和技术结构低端、能源资源消耗过多、国际经贸摩擦较多和比较
挫折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在进行学习、工作、交际等过程中所无法避免要面对的挑战,因此抗挫折能力同样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那么,究竟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稳步发展,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壮大,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社会组
注重“以警为本”,强化“人文关怀”,是做好新形势下公安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公安厅局长
纵观中国历史,土地一直以来都是农民最为重要的经济基础和生活保障。中国从古到今都是农民数量占多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农村实施的土地政策是否正确,关系到我们党的伟大事业
现代媒体带来了信息的全球化、网络化和互动化,既使人们方便快捷的得到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大量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受众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有可能假的变真的,真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