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及汉-英-俄双语者为被试,采用语码转换范式和图片命名任务,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行为指标,以200毫秒负波(N200)、晚正成分(LPC)、正确率、反应时为指标探讨汉语和英语以及汉-英-俄三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代价特点及语言表征模型。实验结果显示:1)中-英双语者在汉语和英语图片命名时,汉语有转换和无转换两种条件之间的LPC平均波幅差异(转换效应)大于英语的转换效应;N200平均波幅显示,汉语的转换效应大于英语的转换效应;反应时指标汉语的转换效应大于英语的转换效应。所有上面这些结果都表现出转换代价的非对称性,汉语的转换代价大于英语的转换代价。2)汉-英-俄双语者在汉语和英语之间转换时,汉语的反应时指标转换效应大于英语的转换效应,表明汉语的转换代价大于英语的转换代价;在汉语和俄语之间转换时,汉语在正确率上的转换代价比俄语小,但在LPC成分上的转换代价比俄语大,说明汉语和俄语之间的转换代价在行为和神经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在俄语和英语之间转换时,未发现转换代价。3)上面这些结果总体支持了非特定语言提取理论的词汇选择机制。语言熟练程度影响语码转换,两种语言的相对熟练程度决定转换代价的非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