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发展格局与中国职业结构变迁特点的研究——以三普、四普、五普的统计资料为依据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开始从温饱迈入小康。但是,伴随着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式发展道路是既不同于苏东也不同于西欧的在政体连续性背景下的渐进式改革,由于政治权力的维续,国家对于改革有计划有步骤的控制,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是渐进式的发展。不同地区因国家的政策不同而形成发展的先后次序,形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梯度发展格局。二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起决定性影响的仍然是国家的干预,国家开放的程度不同、推向市场的先后顺序不同,使不同的地区、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机遇和命运。尽管这一特征已经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但是不同区域不同职业究竟具有怎样的量的异同,具有怎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路径,这是本研究的基本关注点。  本文以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相关统计资料为根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职业结构变迁所经历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过程的描述和比较,揭示不同地区职业结构变迁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描述出中国南北、东西走向的区域职业结构变迁所呈现出的阶梯状的、节奏不同的变迁过程。并试图通过此种描述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梯度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  在梯度发展格局的框架下揭示中国职业结构变迁的基本模式和特点,这是尝试对职业结构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同时将职业结构的非均衡性变迁作为解释当今中国社会分化加剧的深层结构性动因,探索缩小贫富差距的现实路径,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生活在某中部城市M市的15名白领男青年进行深度访谈,试图了解这些年轻男性的身体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同时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有怎样的角色转变?以及身体消
单位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和制度,无论是单位组织还是单位制度在改革前对中国的社会和历史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作用。在现阶段,单位制仍是对中国社会基层结构和制度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来,我国集体林地被重新区划界定,实行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随着林权价值的上升,商品林的利润不断提高,与之相反,集体生态公益林的生态补偿金标准过
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促使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时下,我国已步入快速发展城市化阶段。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就业环境、健全的教育体系、浓厚的文化氛围等拉力吸
穆斯林移民在德国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早期的穆斯林移民规模不大,数量较小,所以,在德国社会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大规模、系统性、计划性的穆斯林移民于
学位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退出,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上城市的舞台,并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