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开始从温饱迈入小康。但是,伴随着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式发展道路是既不同于苏东也不同于西欧的在政体连续性背景下的渐进式改革,由于政治权力的维续,国家对于改革有计划有步骤的控制,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是渐进式的发展。不同地区因国家的政策不同而形成发展的先后次序,形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梯度发展格局。二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起决定性影响的仍然是国家的干预,国家开放的程度不同、推向市场的先后顺序不同,使不同的地区、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机遇和命运。尽管这一特征已经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但是不同区域不同职业究竟具有怎样的量的异同,具有怎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路径,这是本研究的基本关注点。 本文以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相关统计资料为根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职业结构变迁所经历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过程的描述和比较,揭示不同地区职业结构变迁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描述出中国南北、东西走向的区域职业结构变迁所呈现出的阶梯状的、节奏不同的变迁过程。并试图通过此种描述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梯度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 在梯度发展格局的框架下揭示中国职业结构变迁的基本模式和特点,这是尝试对职业结构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同时将职业结构的非均衡性变迁作为解释当今中国社会分化加剧的深层结构性动因,探索缩小贫富差距的现实路径,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