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市是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公共场所,农村集市贸易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基层形式,在广大农村地区,几乎到处都有,在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长期遭到战争的蹂躏,集市贸易衰落了,有的甚至消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集市贸易时而受到鼓舞,时而被关闭,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本文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农村集市贸易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五六十年代农村集市贸易的得失。 文章的前言部分概述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状况。正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新中国建立前后河北农村集市贸易。以时间为界限,第一小部分简单介绍在长期战争的蹂躏下,河北农村集市萧条甚至消失,但在解放区,它得到一定的发展;第二小部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广泛扶持,逐步建立农村集市网。 第二部分,“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的河北农村集市贸易,根据党和国家政策的侧重点不同,具体分为国家粮食市场的建立和国家自由市场重新恢复。 第三部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7—1965年)的农村集市贸易,这一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经历了被关闭、重新启动曲折历程。 第四部分,对五六十年代农村集市贸易的思考。农村集市贸易,一方面满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增加农副产品购销量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众多的不足。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今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