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目标与贫富差距现实——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再认识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中国决策的是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早在1992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强调了“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互动生成关系,把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挖掘邓小平社会本质论中的现代性重要思想,对于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构中国的新型现代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使得社会利益格局失衡以及由此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出现。共同富裕尚未实现,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局面却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一现实,一些人开始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产生质疑。有的人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共同富裕”目标是一种理想和道义;有的人认为贫富差距扩大,改革路径偏离共同富裕目标;有的人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只涉及到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论,应被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取代。这些观点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而有必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再认识。 本文基于当前贫富差距日趋扩大的现实,及其所引起的社会上一些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片面理解予以关注和思考,结合中共党史专业的特点,从反面切入,通过分析一些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片面观点,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一脉相承,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接着本文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对贫富差距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文力争从三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理论上创新在于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现代性作了一个较为全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的目标进行新的解读,对社会转型时期中的贫富差距给予新的评述;第二,方法上创新在于突破传统上中共党史专业研究方法或纯理论性或纯史实研究,将社会学研究方法和中共党史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田野调查、社会访谈、实地观察,了解社会现状;第三,内容上创新在于本文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存在的现状和原因。本文还创新性地提出完善用工体制,为“国民主体”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个人税收体制;大力发展慈善机构;加快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作为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
其他文献
刑事辨认是侦查机关在案件侦查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侦查方法,其能够为锁定侦查方向、确定犯罪嫌疑人等侦查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作为记载辨认过程和辨认结论的载体——刑事
本文对物殊动产多重买卖标的物所有权归属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船舶、机动车等特殊动产交易量日益增多,由于该类动产价值较大,因此各国对于此类动产的物权
从数学角度就离心力对车削外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不会影响外圆的尺寸和形状.
在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苏联与伊朗的历史纠葛较深。由于沙俄在历史上对伊朗的多次侵略以及苏联对伊朗内政的干涉,尤其是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采取了“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
《辞海》里对“理念”这个词语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作为理念的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以合理界定公务员范围为核心内容展开。 第一部分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对公务员范围界定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讨论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