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裂纹作用下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微观界面接触特征分析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胶囊在实现复合材料自修复的过程中,探究微胶囊的可裂性、抗裂性和止裂性是非常有意义的。实现复合材料的自诊断、自修复的功能,并提高构件的使役性能和寿命。自修复材料在关键应用工程中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潜力。在以往的研究中,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始终没有大规模取代传统铸铁材料,主要是因为其构件制作的成本比较贵,再者本身就存在砂眼、疏松、夹生等天然的缺陷。为了防止树脂混凝土结构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提前发生疲劳损伤,已有学者对微胶囊修复树脂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在自修复的过程中,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的微观界面接触特性对复合材料实现自修复功能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微裂纹对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微观界面接触特性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从而提高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自修复机制的触发时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与成果:(1)通过分析酚醛树脂微胶囊的壁厚、直径与尺度复合特性对微胶囊特性的影响,得出在自修复可选范围内壳壁厚度在45微米左右时弹性模量趋于较大值,酚醛树脂微胶囊直径在800微米左右时弹性模量趋于稳定值。微胶囊壳壁厚度为45微米左右时,微胶囊直径对微胶囊弹性模量的影响权重较小;在微胶囊直径为850微米左右时,微胶囊壳壁厚度对微胶囊弹性模量的影响权重较小。(2)通过探究不同填料特性对树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可得随着填料剪切强度与压缩强度的增加,树脂混凝土的劈裂拉伸强度与压缩强度增大;树脂混凝土的密度与填料的剪切强度和压缩强度呈线性关系,在压缩强度一定时,随剪切强度的增加,树脂混凝土的密度将会减小;在剪切强度一定时,随着压缩强度的增加,树脂混凝土的密度也将会增加。通过对组分含量对树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和树脂混凝土疲劳特性的分析。可得灰灰比、水灰比与树脂混凝土的砂率以及水灰比、环氧体积含量与树脂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均呈线性关系;灰灰比、水灰比与树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以及环氧体积含量、水灰比与树脂混凝土的砂率均呈非线性关系;环氧体积含量、灰灰比与树脂混凝土的砂率与抗压强度表现为近线性关系、与树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现为线性关系。(3)通过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材料微观力学分析。在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微观接触中,运用微观粘结接触力学对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微观接触界面进行分析最接近实际应用。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的埋藏微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与应变能释放率对微裂纹的演化发展产生影响。随着微裂纹的演化和发展,在微裂纹尖端附近将会产生尖端应力场,同时会存在一定的应变能密度。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微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变能将会释放,使微裂纹进一步扩展。(4)建立了基于基体变形和分形理论的微胶囊微观界面接触模型,与经典接触模型相比在接触过程中更符合实际的接触状态。分形函数的分形维数D与尺度序数n对微胶囊微观界面弹性接触模型而得到的Fr*(量纲-接触载荷)与Ar*(量纲-接触面积)之间的函数变化关系的影响是正相关的,特征系数G对Fr*(量纲-接触载荷)与Ar*(量纲-接触面积)之间的函数变化关系的影响是负相关的。(5)分析了微裂纹作用下酚醛树脂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界面接触状态。当微裂纹的尖端应力超过某值时,微胶囊将会破裂,但也会随着微裂纹尖端应力的增加,界面接触将会产生分离,无法实现自修复功能。微胶囊破裂并不是在微裂纹尖端到达微胶囊表面的初始点发生破裂,而是以该点为近圆裂纹扩展形状的某边界点发生破裂,此时微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已使微胶囊基树脂混凝土的接触界面发生分离。
其他文献
“双减”政策提出之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求发生转变,以减负增效为主。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双减”政策带给小学数学的新变化切入,明确“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教学创新价值,发现“双减”政策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和强化师生交流方面效果显著,并具体探究了提质增效的教学创新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正>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妥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9月发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29.2万件,年均增长24.5%。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在人民法院审理中“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凸显。
期刊
整车焊装过程中多工位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与工艺规划是影响装配效率的关键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多工位多机器人的层级化任务分配、单机器人点焊次序规划以及多机器人协同等子问题,是一个高度耦合且具有复杂工程约束的优化问题。传统任务分配方法往往以分步优化方式进行求解,在多工位多机器人系统中难以获得有效任务规划结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考虑了机器人可达性、碰撞检测、工位内焊接周期等多重约束,构建了面向层级化任务分配
当前国内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主要采用“管理型模式”,其存在社会信任度低、被异化为“类审判”模式和公权力保障不足等弊端。基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的独立性与不可替代性,有必要对该机制的模式进行重塑。一方面,在调解的过程中需强化行政公权力对调解规范的引导,将调解员身份定位为服务者,着重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下的利益共享。另一方面,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契机,对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赋予其可强制执行的
针对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场合中金属异物的检测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检测线圈阻抗变化的金属异物检测方法,通过在发射端表面铺设检测线圈阵列并监测其在高频激励下的阻抗变化以检测金属异物的有无及位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基于检测线圈被动屏蔽的金属异物危害消除方法,通过检测线圈内部感应电流实现金属异物位置处的磁场屏蔽,降低异物发热,使无线充电系统可在金属异物存在时维持正常充电进程。首先建立了金属异物与检测线圈的
街道是城市分布最广、服务人群最多、与各项城市设施衔接最紧密的公共空间,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影响。首先分析街道环境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包括空气、食物和水、噪声、电子屏幕蓝光、自然环境等物质环境因素,以及家庭环境、邻里社会环境等人文环境因素。进而提出儿童友好型街道的4种属性,即活跃、安全、舒适、参与。依据国内外街道设计理念总结与各属性对应的10个方面、18项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措施,包括出行活跃、空间活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节创新性的课堂阅读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基于主题概念进行整体式阅读以及发展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并结合多线索、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癌症作为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一直以来都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化学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往往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此外,长期连续性的给药也经常会诱发肿瘤产生多药耐药性,进而导致治疗失败。纳米技术的兴起为克服这些难题带来了新的曙光。纳米载体由于具有纳米级尺寸、比表面积大、物理化学性质可调等特征,能
针对多机器人任务分配方法在环境复杂性增加时出现的维度灾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启发式深度Q学习的多机器人多任务分配算法。采用神经网络代替传统强化学习中的Q值,避免了强化学习在高维度空间下的状态-动作空间的局限性问题;将轨迹池引入深度Q学习算法中启发动作的选择策略,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在动作选择决策之中引入动态探索因子,保证算法对环境中的未知空间的充分探索,进而提高算法的学习效率。通过实验证明:
知识产权纠纷智能调解是人工智能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场域的技术应用,已初步形成三类平台范式。然而,在实践中却面临着技术理性逻辑与多元调解实践不相契合、调解员能力建设与智能调解需求存在落差、数据算法质量保障与赋能要求存在差异等诸多局限。因此,需强化人工决策的施动影响,立足人机交互的保障建设,推进数据算法的多维管控,助力知识产权纠纷智能调解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