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涌现出了许多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产业内贸易的理论逐渐形成。现在,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一个比较规范的理论体系。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在以往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中,对货物贸易的研究占了很大比重,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则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产业内贸易及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如产业内贸易的概念界定、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指标等,接下来分析了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三大形成动因,以及影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五大因素。在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形成了基本认识之后,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内地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意大利、韩国、日本、荷兰、新加坡、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等十三个主要贸易伙伴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在分析过程中,采用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量了2000-2008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发现: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GL指数均达到0.5以上,多数国家的MIIT指数也超过0.5。通过对GL指数和MIIT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有较强关联,说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的国家其贸易增长方式也以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规模经济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有负影响,FDI、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科技投入和对外开放程度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有正向影响。在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对比中发现,科技投入在新兴经济体对我国的影响中不显著。最后,文章针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