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暗访的风险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暗访是记者隐瞒身份或者采访意图,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新闻的一种采访方式。它具有身份隐瞒、目的隐藏、手段隐蔽的特点。新闻暗访的这些“隐”性特征使它存在着风险。大众传媒作为上层建筑,还起到对社会风险性的预示作用。所以,新闻暗访无论是作为记者的采访手段,还是媒体的运用策略,都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针对当下新闻暗访面临的困惑与尴尬,本文从道德和法律层面剖析新闻暗访的风险性,从而提出如何规避风险,达到新闻采访的效益最大化。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认为“世界正在步入风险社会”。根据这个理论分析新闻暗访的风险性,本文以风险的表现、风险的反思和预防为逻辑主线,提出新闻暗访风险的规避性措施。新闻暗访的风险表现主要是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在道德风险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新闻暗访的道德评价标准,即如果暗访行为及结果与社会普遍遵循的道德目的相符,就是应该的;反之,是不应该的。道德风险的分类主要包括采访手段欺骗的风险、记者袖手旁观的风险、媒体选题的风险等。在法律风险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新闻暗访侵害名誉权的风险和侵害隐私权的风险。根据这两方面的风险表现,本文提出新闻暗访的风险防范措施。在预防道德风险方面,记者应该本着公共利益至上、客观记录、良好动机三原则,同时还应该加强自律,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各个媒体管理机构要制定严格的新闻暗访使用规定。在预防法律风险方面,记者要熟悉新闻暗访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法律构成,在涉及到公众场合、名人隐私等方面,记者进行新闻暗访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保护。为了进一步阐释风险的防范手段,本文以新闻暗访在电视民生新闻领域中的风险事例进行解析,并呼吁新闻立法,在制度层面完善对新闻暗访的规范并促进其发展;在主观上增强记者的人文意识,科学规避新闻暗访的风险。新闻暗访在电视民生新闻领域的案例分析,是作者根据多年的电视采编一线经验总结提炼而出,力求具有独创性。
其他文献
“我们营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已经和税务部门合署办公,办事群众只要在大厅就可以体验到受理、登记、交易、税务一窗受理服务”。近日,记者在营口市新闻办召开的“优化不动产登
GT-2M型海洋重力仪是-种新型的重力测量仪器,其工作原理、输出的原始数据格式及质量均与KSS、 L&-R 等常用海洋重力仪有所不同,因此其数据预处理方法也需要调整.选择由GT-2M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复杂曲面零件在加工生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叶轮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曲面零件。然而,保障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水平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
随着工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从生活到工作都会使用到各种电器,而能源保护也逐渐成为全球性的议题.欧美、日本已率先制订各种相关法规,国内的环保意识近年来也逐渐抬头,"节能
中学生漠视生命、摧残生命的事例不在少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角度来看,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生命的扭曲。在长期的工具理性支配下,学生沦为“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考试扼杀
生活在物质财富极大丰盈的消费社会里,消费文化带给我们的改变,最重要的不是由于物质丰盈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方式有了改变,而是当前人们的生活的需求,生活的最终愿景发生了变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