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固体饮料的研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优质生姜,对生姜固体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相关加工参数,并且研究了有效成分含量变化。针对生产中产生的淀粉,从综合利用的角度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超声波法提取姜辣素的工艺优化超声波法辅助提取姜汁中的姜辣素,最终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0%,料液比1:9,超声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0min,超声功率为36W。方法的稳定性良好,提示本方法可行。2.生姜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生姜→清洗→烫漂→榨汁→添加抗坏血酸→静置去淀粉→60℃真空浓缩→添加药用糊精→50℃干燥→过筛→添加黄原胶、蔗糖和植脂末→包装→产品。3.产品的稳定性研究沸水烫漂10s可有效减少微生物的数量。添加0.03%的抗坏血酸可以减少姜辣素的损失。产品在贮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存在有效成分的损失。避光条件下,姜辣素的损失较为缓慢。而高温对于姜辣素的破坏较为严重。4℃贮藏则会起到很好的阻止姜辣素损失的效果。产品符合国家固体饮料的标准。4.生姜淀粉性质的研究生姜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7.47%;糊化温度为84.98℃。淀粉糊透明度为8.20%,凝沉积为73% ;溶解度、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触变性;冻融稳定性不高,高浓度的蔗糖能增强生姜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浓度越大,淀粉糊的粘度越大;随着剪切速率(即旋转粘度计转速)的增加,糊化淀粉的粘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一定的范围内,pH值越大,淀粉糊粘度增大。生姜淀粉糊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老化现象,静置72h糊的粘度逐渐增大;不同pH值对糊粘度的改变不同;加入蔗糖能减弱老化趋势,加入盐类能加速老化;72h内淀粉糊的透光率下降,当蔗糖浓度达20%时,对阻止透光率下降的作用会比较明显,但盐和糖均能降低淀粉糊的透光率。
其他文献
英国早在盎格鲁 -撒克逊时代就滋生了“王在法下”的法治传统和政治协商传统的最初萌芽。诺曼征服后 ,在强大王权和贵族联合势力大致平衡的力量对比条件下 ,封建法历史地充当
提高运行可靠性、节约工程占地和工程投资是工程设计优化的重要目的。超高压变电站中,主变压器和无功配电装置区主要以布置主变和主变低压侧所接的无功补偿装置为主。随着电
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思想和圆阵雷达结合起来,提出了MIMO体制的米波圆阵雷达模型。对于米波圆阵雷达,采用MIMO体制后,目标和镜像的相关性减弱,虚拟阵列的有效孔
在当代资源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总量的有限性的背景下,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需求。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陆地上的风机总数已经趋
信息社会中,社会化媒体的演进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降低沟通的成本、扩大传播的范围、加快传播的速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一自身免疫病,特征性表现为血清多种自身抗体和循环大量致病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人们很早就发现,SLE病情活动期多伴有血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综合当代经济分析法学的最新成果以及现代社会法学、历史法学和当代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的相关成果 ,比较系统地论述法律 /
强流离子束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显示出其应用的广泛性,本文基于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背景,分析了氢离子束与托卡马克第一壁材料的相互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在能源安全
以基于培育完善人格的教育诉求、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为主要特点的德国家庭教育,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以发芽48h的大豆为原料,以芝麻、酸奶为辅料来减弱大豆特有的腥味,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调和饮料。在确定了工艺步骤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势配方。发芽大豆含量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