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近郊农业生态园规划研究——以“上马人民公社”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观光农业在我国一线城市渐渐兴起,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如今已然成为了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多功能开发的一条新路径。既开拓了农村居民发展经济的新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三农”问题正成为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的现实问题。农业的经济增长经过了一个时期,但面临着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改革,其经济上升正处于瓶颈期,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的促进其突破这一刚性极限。农业生态园区主要以其自然、纯朴、原生态的特征,唤醒了城市人的田园梦想。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一直处于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这时农业生态园的出现,正满足了人们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亲近大地的急切心理,在了解农业生产、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的同时,回归一种最自然的生活状态。  目前,青岛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观光农业也成为了青岛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针对青岛近郊农业生态园的理论研究方面还属于空白区域,并且通过调研青岛生态园的现实案例,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如大多生态园打着“生态”的幌子,实际上园区的过度开发造成园区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规划项目雷同,景观设施不当等问题。  本文以青岛近郊的“农业生态园”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近郊设计理论”、“节能建筑”“生态农业”等相关的规划理论,规划的侧重点强调生态节能在农业生态园的实际应用,如何利用生态园地处城市近郊这一黄金区位的优势,总结出适用于近郊农业生态园的规划模式。以“青岛上马人民公社”为例,理论实践相结合阐述近郊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研究,摸索出一种适合城市近郊这一区域,打造真正的“生态节能”“绿色环保”农业生态园,并且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业生态园建设模式。既考虑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能结合地方特色文化,适应当前我国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发展的现状,希望能对其他相似类型的农业生态园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城市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城市建设也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学位
随着夜景照明工程的不断发展,如何减少人工照明光源对油饰彩画颜料的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光照中紫外线对古建筑油饰彩画颜料的退色老化起着主要作用。
城中村改造是当今国内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盲目的“推倒重建”模式忽视城中村的社会文化价值,正逐渐遭到质疑。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更新发展城中村,成为城
本研究首先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1992年与2003年天津意式风情区改造与更新居民居住状况社会调研进行了研究发掘,指出该地区社区结构稳定,大部分居民社会阶层较低属城市低收入人
19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为解决拖欠多年的城市住宅问题,曾大规模推行城市住区的小区模式建设,这些住宅小区尽管居住标准比较低,设施较差,但由于其建造速度快,规模化生产程度高,在当时
历史地段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它的保护与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保护性修建性详细规划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是
德意志制造联盟是1907年10月5日,在德国慕尼黑成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组织,对于现代历史进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一个客观的角度,严谨地论述德意志制造联
曲江,位于西安市东南郊,历史上曾是风景园林胜地。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批准成立“曲江新区”,其中北起大雁塔北广场,南至三环的轴线地段是曲江新区的一条重要发展轴线,也正位于由
贯通于隋唐,繁华于明清的京杭大运河曾一度成为纵贯南北的经济命脉。它不单单是一条载船运物的河道,而是承载着沿运历史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卷帙浩繁的画卷。运河沿岸的历史内
中国近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建筑处于中西交融、新旧并存的过渡阶段,在建筑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校建筑作为近代建筑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