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位于著名的河套平原上,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初步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向二三产业转移。当前,如何加快全市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仅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有效解决好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文献综述法、调查访问法、对比研究等方法。在回顾历史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巴彦淖尔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搜集了大量数据,制作成图表,直观、清晰。文章共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绪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巴彦淖尔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巴彦淖尔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从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概念的界定入手,梳理了国内外的经典理论与国外的成功实践经验,从而吸取了理论与实践的有益成分,得出对我国和巴彦淖尔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其次,回顾了巴彦淖尔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得出了巴彦淖尔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必然性与原因。再次,重点分析了巴彦淖尔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巴彦淖尔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以自发、就地转移为主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季节性的特点,转移劳动者的素质不高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即通过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发展二、三产业,推行城镇化建设;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政府职能,健全多项保障;统筹城乡,多管齐下,拓展就业空间的途径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康、有序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