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性和革命的双重言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9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题为《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一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性与革命的双重言说》,以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性和革命的互动叙事为研究对象,以经典革命历史文本对性和革命的传统叙述为参照,着重论述新时期以来小说在对性和革命的双重言说中性爱叙述对革命意识形态压抑的反抗和对革命神圣的消解,以透视在这一过程中新时期以来各种文学思潮是如何摆脱泛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精神意向、价值取向和文本特征的。   论文由“绪论”、“两极化取向”、“浪漫化想象”、“中性化表述”、“欲望化书写”、“镜像化观照”和“结语”等七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概括学界的研究现状;同时,对论文将采取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思路给予说明;另外,对论文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概念范畴,如性、革命、新时期小说加以界定。在新时期以来多种文学思潮的小说叙事中,性和革命尤其是性这个概念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同时,不同的小说潮流对性和革命的双重言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体现出反抗压抑和消解神圣的共同的精神意向,但是这一过程是在不同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取向上进行的。论文以小说潮流出现的纵向时间顺序和横向的精神意向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论述的重点在于小说叙事中性反抗革命压抑和消解革命神圣的独特意义,以显现新时期文学是如何逐步摆脱泛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从而呈现出多重特质和丰富内涵的。   第一章主要探讨新启蒙主义小说对人性话语的两极化书写。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革命话语逐渐取得了其在社会思想文化中的权威地位,压抑了人性话语,人性被异化。新时期之初的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认识到性欲是人性之中的感性生命内容,是受到肯定的一种自然的人性。在对人性的肯定和伸张中,人性话语形成了对革命话语的修复,而人性之中的感性欲望试图从政治压抑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对革命话语的僭越。还有一些小说揭示了革命政治话语对人性欲望的压抑和扭曲,但最终新启蒙主义文学又回到了社会政治理性,试图重建主体价值。   第二章着重分析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文学思潮的对原始生命欲望和本能的浪漫化想象。浪漫主义文学从理性压抑中反叛出来,书写那种具有非理性特征的原始生命欲望和本能,尤其是性欲望。在《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作品中,这种欲望和本能冲破了革命话语的压抑,返回了非主流的民间世界。世纪之交的新革命历史小说却是对“革命”的再度返回,寄托了世纪末的人们对革命的浪漫化想象。但是革命失去了严格的阶级斗争内涵,主要是指民族革命。民族革命英雄是充满了爱欲和本能的男性个体,性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规训中解放出来。对男性革命英雄的欲望叙述还迎合了大众文化的欲望叙事法则。   第三章重点论述新写实和新历史小说的生命本能观。革命现实主义曾经是当代文学史上居于权威地位的创作方法,建构了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在这种宏大叙事中,阶级斗争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具有无可争辩的正义性。新写实小说回到了对普通人的世俗性欲望的书写,在苏童、李锐等小说家看来,历史是循环、宿命的,质疑了那种现代性革命话语。所谓革命就是人们在卑劣的欲望尤其是性欲望的驱使下的厮杀和争抢,农民革命英雄的崇高神性和革命的正义性被彻底消解。另外,陈忠实在他的《白鹿原》中以对性、革命、家族三者的书写表达了他对现代性革命话语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第四章集中论述女性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学的身体体验和欲望化书写。在传统革命历史叙事中,女性献身革命就是成为那些革命男性的伴侣,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改造。新历史小说描绘了那些“堕落”女性的性感身体,女性身体像水一样从革命意识形态的规训中流溢出来,质疑了崇高革命话语。在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中,女性只有夺回自己的身体才能摆脱男权革命话语的控制,拒绝成为革命征用的性工具。在消费主义文学对红色革命经典的改写中,欲望叙述形成了对革命意识形态的动摇和颠覆,因而必然引起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   第五章主要考察性和革命之间的相互观照。《坚硬如水》对性和革命的叙事表面上回到了“革命加恋爱”的小说模式,但实际上是这一模式的变异。性和权力欲望的畸形膨胀和疯狂最终导致了主人公自身的毁灭。在余华的《兄弟》中革命压抑了欲望,造成了市场经济时代欲望的畸形膨胀,但是,革命所代表的公平和正义对当下价值失范仍然具有积极的反思意义。王小波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在他的一些小说中权力话语对个人的压抑就表现为“革命”的施虐和性的受虐,由此造成了性和主体的异化,但是,在他的《革命时期的爱情》、《黄金时代》等小说中,王小波试图通过戏谑化的性描写颠覆“革命”的崇高和压抑,建构个人主体价值。   结语部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重新审视革命以及革命所代表的集体主义理想和个人的关系,进一步思考市场经济时代对革命的重新想象和理解以及革命价值观在这一时代可能具有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谈到教学,我们许多教师都可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一堂课,不讲得酣畅淋漓不算真正投入,不讲得风风火火不算激情澎湃,满黑板写得密密麻麻,学生搞得也紧张兮兮地……静心独
期刊
文学经典问题是近年来文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当下文化语境中探讨文学经典问题便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从“经典”的概念入手,追溯了“经典”最初的意义
《通俗编》由清代翟灏编写,是一本综合性的语言文献着作,也是研究民间方言俗语的重要资料。《杂字》是《通俗编》第三十六章,共收録251个单字,也是全书条目最多的一卷。研究《杂
本文通过中日两国的文献考察禅语茶挂与茶席禅语在中日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作用,研究日本茶席使用的禅语与日本茶道挂幅里的禅语,并对比分析其词语原意与现代汉日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