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中文化意象众多,这些简洁、生动的文化意象,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特色。然而,如何在《论语》译本中传递这些文化意象并使之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往往成为译者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在《论语》的众多译本中,辜鸿铭的译本在西方社会被广泛接受,对中华思想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其译本获得广泛接受性是有一定原因的。本文根据柰达的文化分类,将《论语》中文化意象分为生态文化意象、物质文化意象、社会文化意象、宗教文化意象和语言文化意象五种,并具体分析了辜鸿铭对这五种文化意象的翻译,总结了辜鸿铭的文化意象翻译策略。通过分析本文指出,辜鸿铭主要采取了解释、省略、音译、直译、加注等翻译方法,其中解释和省略是辜鸿铭翻译文化意象时采用的主要方法;辜鸿铭采用省略和解释的翻译方法,主要是出于对译本接受的考虑,采取的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本文作者运用译者主体性及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从文化意象角度阐释了辜鸿铭采用这些翻译方法的原因,进而揭示了辜鸿铭译本在西方社会被广泛接受的原因。通过多方面分析本文指出,辜鸿铭在充分尊重读者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的归化策略是其译本获得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