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在人均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极度贫困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人民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发展给居民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表明,中国现在的营养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居民的营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脂肪摄入过多、蛋白质摄入不足等营养摄取不均衡现象。另一方面,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营养水平较低,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营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根据1991至2009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数据,研究了人均家庭年收入和营养摄取的关系,以及人均家庭年收入和健康的关系,同时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情况进行了对比。首先,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人均家庭年收入和营养摄取、人均家庭年收入和健康的关系。营养摄取指标包括能量摄取、碳水化合物摄取、脂肪摄取和蛋白质摄取。健康指标包括超重的概率、体重过轻的概率、得高血压的概率、得糖尿病的概率,以及得心肌梗塞的概率。其次,本文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逐年回归7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人均家庭年收入和营养各指标、人均家庭年收入和健康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如何随着年份的不同而变化的,并以此推断出变化的趋势。最后,本文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研究了1992年和2007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和营养摄取之间的关系,并同中国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农村居民,人均家庭年收入对能量摄取、脂肪摄取、蛋白质摄取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收入对得心肌梗塞的概率有显著的负向的影响;收入对碳水化合物摄取、超重的概率、体重过轻的概率、得高血压的概率和得糖尿病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收入对营养摄取和健康的影响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变化。2)对于城镇居民,人均家庭年收入对能量摄取、蛋白质摄取、超重的概率、得糖尿病的概率和得心肌梗塞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收入对碳水化合物摄取、脂肪摄取、体重过轻的概率、得高血压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3)同1992年相比,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在人均国民总收入、能量摄取、蛋白质摄取和脂肪摄取上都有相应增长。然而,高收入国家不仅人均国民总收入和营养摄取的绝对值高于低收入国家,同时它们的增长率也要高于低收入国家。中国居民的营养水平同高收入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在能量摄取和蛋白质摄取上,也低于低收入国家。4)在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对能量摄取、蛋白质摄取和脂肪摄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点和前文有关中国的结论相似。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在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对营养的影响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而在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对营养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1991至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只搜集了9个省份的数据,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有待进一步探索。2)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营养摄取数据采用了3天24小时回溯法估计,和居民真实摄入的营养相比,可能存在误差。3)中国居民的能量摄取和蛋白质摄取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