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APC模型来分析上海市女性的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定量描述上海市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探寻年龄和队列等因素对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的作用方式,寻找乳腺癌的可能病因,以及综合比较各种人群筛查策略的检出效果和负面影响,提出适宜于中国人群的最佳乳腺癌筛查方案,为乳腺癌病因学研究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降低乳腺癌疾病负担,改善女性健康的目的。第一部分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来分析上海市女性的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从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中分离出时期和队列因素的效应,提示病因线索和提出预防工作建议。第二部分基于目前上海市开展的应用不同乳腺癌人群筛查策略的筛查,评估不同筛查策略的推广应用价值,提出人群乳腺癌筛查建议,为建立适宜中国人群的乳腺癌筛查指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收集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1973年—2007年间上海市市区的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将资料按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分层,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运用APC模型估计各项参数,评价年龄、时期及出生队列因素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中所起的作用,提示乳腺癌的病因线索。第二部分:收集上海市执行的三项乳腺癌人群筛查项目的筛查人群资料,通过随访和回顾病史收集检出病例的个案资料,并与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匹配确认各筛查项目的间歇期癌病例。对各个筛查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乳腺临床检查作初筛,结合串联应用乳腺X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筛查策略以及乳腺X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并联应用的筛查策略的检出率、早期比例、灵敏度、假阳性率等指标,比较不同筛查策略的效果及其负面影响。结果:第一部分:1973-200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年均粗发病率为38.53/10万,标准化发病率为27.17/10万,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1973-200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年均粗死亡率为12.27/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8.07/10万,死亡率略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少于发病率。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女性乳腺癌标准化发病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分别在1980年和1982年以后开始显著上升。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都受到年龄、时期和队列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年龄、时期和队列,死亡率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年龄、队列和时期。第二部分:串联应用乳腺临床检查、乳腺X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的筛查策略筛查24832人,共检出乳腺癌病例14例,病例检出率为56.38/10万。串联应用乳腺临床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检查的筛查策略筛查24431人,检出乳腺癌病例19例,病例检出率为77.77/10万。乳腺x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并联应用的筛查策略筛查13483人,检出乳腺癌病例32例,病例检出率为237.34/10万。与筛查人群背景值相比,以乳腺影像学检查为主的筛查策略的病例检出率和0-I期病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乳腺临床检查作初筛的筛查策略的病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乳腺x线检查相比,X线和超声并联应用的筛查灵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部分: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迅速,死亡率上升幅度较小。乳腺癌流行趋势受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作用的影响,其中年龄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出生队列其次,时期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提示乳腺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可能与雌激素暴露水平改变、生活习惯改变、膳食结构与营养改变、开展乳腺癌人群筛查有关,死亡率变化趋势可能与诊断水平提高以及治疗药物的进步有关。第二部分:七宝社区乳腺癌筛查项目的整体质量优于农村两癌筛查乳腺癌筛查项目和中央转移支付筛查项目,中央转移支付乳腺癌筛查项目第2轮筛查的质量较第1轮筛查有所提高。乳腺X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并联应用的筛查策略有更高的病例检出率和早期病例比例,乳腺x线检查为主的筛查模式用于人群筛查的效果优于用乳腺临床检查作初筛,结合串联应用乳腺x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筛查策略。在乳腺X线检查的基础上辅助应用乳腺超声检查可以降低假阳性率,但提高灵敏度的效果不明确。小结与建议: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的流行趋势可能与生活习惯改变、膳食结构与营养改变、诊断水平提高以及治疗药物的进步有关。乳腺癌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开展针对生活习惯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和推广人群筛查。在卫生资源足够的地区开展乳腺癌人群筛查计划的检查方法优先选用以乳腺影像学检查为主的筛查策略,在乳腺x线检查的基础上辅助应用乳腺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筛查的效果。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改善乳腺癌人群筛查策略,达到控制乳腺癌流行趋势,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