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是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可引起家禽的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关节滑膜炎、全眼球炎、输卵管炎、腹膜炎、脐炎、肉芽肿,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广泛,给家禽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同菌株之间基因组的多样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频繁转移为该病的研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从来自四川、河南、广西省具有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的病鸭肝/脑部分离得到的疑似菌株,再对疑似菌株进行培养特征观察、革兰染色、生化鉴定、PCR鉴定,共得到21株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这些临床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现象,选取6株耐药较为严重的菌株以小鼠作为试验动物进行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菌株RCAD0346DY耐药严重且毒力较强,因此选择该菌株进行后续试验,测得其LD50为2.4×105CFU/ml且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能引起雏鸭肝、脾、肺、肾的病变。2.鸭源大肠杆菌基因组学分析对菌株RCAD0346DY进行三代测序,组装及注释后得到该菌株由1个长为4,901,389bp的染色体和3个质粒组成,并预测其血清型为O145:H21,属于B1群系。RCAD0346DY-1为211,893bp,平均GC含量为46.02%,属于IncHI2型质粒,在该质粒上存在耐药基因。RCAD0346DY-2为168,544bp,平均GC含量为48.94%,属于IncF型质粒,该质粒上存在毒力基因。RCAD0346DY-3为98,758bp,属于IncI1型质粒,平均GC含量为52.04%,在该质粒上存在耐药基因;通过共线性分析发现该质粒与华中农业大学分离的鸡源大肠杆菌质粒pACN001-F共线性好,覆盖率为94%,一致性为99%。通过分析发现本实验室分离自鸭粪便的大肠杆菌RCAD0514与RCAD0346DY的基因组共线性较好,存在一段移位区和15个插入缺失片段,这些插入缺失片段主要编码一些噬菌体,因此推测这些插入缺失区域是噬菌体水平转移而来。RCAD0346DY在耐药方面表现型与基因型相一致;其毒力是基因组和质粒上毒力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