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qt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Morus alba L.)属于落叶性多年生木本植物,隶属于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如抗寒性和抗旱性。桑在现代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效果;桑含有很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游离糖、植物糖、果胶等;桑在现代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和缓解的作用,如血压和肿瘤等。近年来,中外研究人员开始对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并逐渐的扩展桑的应用。桑在很多的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如食品加工业、工业生产、医药等领域。另外,桑树植物还能创造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以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桑的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的研究桑的结构和生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桑的初生根由表皮、皮层、中柱组成。中柱呈星状,初生木质部为5原型,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在初生木质部之间,呈径向辐射状排列;中央有大型薄壁细胞构成髓。2.桑的多年生根属于散孔材。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类型为孔纹导管,底壁倾角不规则,尾端长短不一。单管孔居多,穿插着少数复管孔。木射线为单列、二列及多列,由横卧细胞及直立细胞组成。。次生韧皮部主要有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等组成,筛管分子细胞为长方形,韧皮纤维呈带状分布,韧皮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晶簇。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木栓形成层细胞多为长方形;木栓形成层向外分化产生2至3层木栓层,成带状分布在根部组织中;在周皮的木栓层中有晶簇分布。3.桑的初生茎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构成,中柱为真中柱,中央为大型薄壁细胞构成髓,环髓带明显。在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及髓中有大量晶簇的分布。中皮层胞间隙较发达,在皮层中形成了通气组织,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内皮层不明显。4.桑的多年生茎的为环孔材。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射线、木纤维以及木薄壁组织细胞组成。导管类型为网纹导管,底壁倾角大小不同,尾端长短参差不齐,分布着单穿孔板,单管孔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复管孔为椭圆形居多。桑茎的木射线属于异型I,射线以单列射线为主,同时存在少数的多列射线。木射线由横卧细胞和直立细胞组成。周皮的木栓层中分布着大量的晶簇。5.桑叶属于背腹型叶。上、下表皮各由一层排列紧凑的表皮细胞构成。栅栏薄壁组织细胞多为长柱型,1-2层;海绵薄壁组织细胞分布也较为紧密,胞间隙不发达。在叶肉的组织细胞中分布着大量的晶簇。通过桑的营养器官解剖结构进行分析观察,在初生根和初生茎的韧薄壁组织等均有晶簇分布,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桑顽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性。
其他文献
梁向阳教授的学术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整合了"现代性"概念,把五四新文化作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相区别的核心特征,强调当代散文对于"人的文学"理论预设的追寻将弥合"现
手绘图案作品通过不同技法,融入了作者的个性及情感,在表现时往往带有很多的偶然性,图案的肌理效果就是手绘图案的魅力所在。本文就肌理的特点、效果及表现方式等论述了肌理
<正>启发式教学,是将启发融于讲授之中,在讲授中启发,在启发中讲授,使二者融为一体。教员可以根据学兵已有的一些感性认识,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推敲和理解,从中获得知识[1]。在
<正>药物组成党参80g,白术(炒)160g,黄芪(蜜炙80g,甘草(蜜炙)40g,茯苓160g,远志(制)160g,酸枣仁(炒)80g,龙眼肉160g,当归160g,木香40g,大枣(去核)60g,生姜30g。功能主治益气
<正>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印刷品的盗版造假现象愈演愈烈,印刷防伪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印刷防伪技术成本高且容易被伪造者掌握,许多核心技术和工艺流
计算思维教育在理工类专业中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烹饪、旅游、艺术、体育等非理工专业中的开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阐述了笔者对计算思维的理解,提出在非理工专业教学过程中
随着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与人行224号文件落地实施,电子票据将在未来票据市场发展中占据强有力的位置。电子票据也以其清算的便捷性与票据资金的流动性,大大吸引着票
为探讨不同生源来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提高教学质量,特对我校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对口高职与普通高职班社区保健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该试题对普通
新媒体时代,高校微信订阅号传递信息的方式及沟通互动的模式,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同时由于受信息内容、栏目设置、编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代后期,欧洲的美术作品和绘画技法开始传入我国宫廷,随后在民间得以广泛的传播。在这一时期艺术上的"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也为我国现代及当代美术的发展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