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存现句是一个具有特殊属性的结构,其句法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一个虚主语(expletive)there作为句法主语,谓语则通常由一个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非宾格动词充当,谓语后面跟一个表示非确指意义的名词短语(indefinite NP),名词短语后一般会有一个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或副词(方位短语)。在有关英语存现句的句法研究中,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虚主语there是否具有格特征,它与存现句中的方位短语(LP)是否有某种联系;动词后名词短语(postverbal NP)的格位指派问题(case assignment)和定指效应(Definiteness Effect)问题;以及存现句的生成过程。针对此结构涉及的问题,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假设。Chomsky(1981,1986)提出格传递说(Case TransmissionTheory),认为虚主语there与动词后的名词短语构成一个语链(chain),后者被称为附属主语(associate),there通过语链将从INFL获得的主格(nominative case)传递给附属主语,以满足格鉴别式(Case Filter)的要求。虚主语there本身不需要格,只是作为格传递者而存在。Belletti(1988)则提出直接赋格假说(Direct Case Assignment),认为存现句中的非宾格动词虽然失去了授宾格(accusative case)的能力,但仍可以赋与名词短语部分格(partitive case),其中最有力的支持证据就是动词后的名词短语表现出定指效应。此时,there是一个位置填充成分并且被赋予主格。Chomsky(1995)提出逻辑式词缀说(LF Affix Theory)用以支持格传递说,他把there看作是逻辑式上的一个词缀。在逻辑式上,there和附属主语以附加(adjoin)的形式结合在一起。Hazout(2004b)提出另外一个解决方案,他假定there与动词后的名词短语构成一个小句,名词短语充当该结构的逻辑谓语,缺少格特征,因此不需要为消除这种特征进行格特征核查,而句首的there原本为小句的主语,在格特征的驱动下经句法提升成为存现句的语法主语。然而,这些方案都没能圆满解释英语存现句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对英语存现句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最简方案框架下为英语存现句提供一个统一的生成模式,以便对英语存现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本文首先对英语存现句进行了界定,认为方位短语不管其以显性还是隐性的形式出现都是存现句中不可或缺的成分。通过对文献中讨论过的存现句句型进行分类,我们把英语存现句划分为一个标准类型和四个变体。标准类型为:There+be+Indefinite NP+LP;四个变体分别为:There+Unaccusative Verbs+Indefinite NP+LP;There+be/Unaccusative Verbs+Indefinite NP+(LP);LP+be/Unaccusative Verbs+Indefinite NP;There+be+[Indefinite NP+Modifier]NP。接下来通过论证,本文认为文献中对于there无格特征的假设难以令人信服。作为一个形式特征不完全(Φ-incomplete)的成分,there虽然不具备数特征,但是有人称和格特征。其经验方面的证据来自于there可以在特殊授格结构和不定式复合结构中出现。另外通过考察there与存现句中方位短语的关系,我们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方位短语作为there的附属主语存在,二者的关系类似于虚主语it和主语从句CP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假设在生成过程中存现句中的方位短语经历了与CP类似的操作,即外置(extraposition)。同时,基于Collins(2005)提出的左向移动假说,本文认为这种外置操作是一种左向移动:英语存现句中的方位短语(LP)经过外置操作移至功能短语(XP)的标志语位置(specifier);而虚主语there在格特征的驱动下从轻动词(v)的标志语位置移至IP的标志语位置。通过对存现句中be动词的分析,我们也进一步证明了Belletti提出的部分格指派假说是可行的,这样动词后名词短语的格位问题即得到了解决。本文提出的英语存现句的生成模式虽然是以标准类型为基础,但是对英语存现句的四种变体具有相同的解释力。针对文献中不同的观点,我们重点讨论了标准类型与第三个变体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源自同一个深层结构。前者由后者中的方位短语发生外置,再通过there的插入(insertion)与移动而形成。在推导过程中外置操作是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