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简要总结了我国传统考古学地层学的产生和发展,并且归纳了目前我国传统考古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传统考古地层学的重要意义及局限性。之后介绍了目前我国地质学和环境考古学在地层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1.我国黄土的研究,尤其是全新世黄土与考古文化层的对应。2.沙漠—黄土边界带与我国北方文化的关系3.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洪涝灾害的研究。在总结传统考古地层学并介绍我国地质学和环境考古学在地层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考古地层学目前探讨的比较热烈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在考古文化层是如何形成这个问题上,按照是否存在有人类遗迹、遗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产生堆积为标准,将所有的地层分为自然地层和文化层。自然地层分可以分为长时间缓慢形成和短时间突然形成的两种。而文化层的形成相对复杂,一种情况为以自然力为主导作用并掺杂了少量人类行为的地层,另一种情况则主要是人类活动堆积起来的地层。在遗迹“悬挂”问题上,通过分析认为悬挂在理论上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以自然力量为主,人类活动为辅的缓慢形成的文化层上。但是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在分析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对我国环境考古地层学今后的发展进行了一下展望:在关于如何促进传统考古学与环境考古学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地区全新世地质地层与考古文化层相结合的地层序列以及环境考古地层学与人地关系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