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康熙年间王企埥编撰的《畿辅七名家诗钞》是清初关于畿辅地区的一部重要诗歌总集。此书辑录了永年申涵光、巨鹿杨思圣、雄县王炘、定州郝浴、清苑郭棻、文安纪炅、任丘庞垲七人的诗作,旨在保存和阐扬畿辅地区享有诗名的七位诗人,在保存地方文献及反映区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及意义。然目前学界对其尚无系统研究,编者生平不详、版本情况不明,且学界提到的“四家”“五家”“七家”问题也仍有疑问之处。故本文以《畿辅七名家诗钞》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总集本体,对其编者、版本、编选等问题进行考辩和梳理,旨在为畿辅地区诗歌特色及畿辅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本文首先通过对清代畿辅地区诗歌总集的统计和梳理,说明《畿辅七名家诗钞》在畿辅地区清诗总集编纂历史上的开创性地位,随后展开对该书编者、版本、编选的研究。通过搜集整理有关方志、序跋等原始资料考证编者生平、交游等信息,王企埥为直隶雄县人,出身于忠义之门、诗学之家,清康熙年间要臣。该书是其晚年任职江西巡抚时所编刻,在选人标准上带有比较浓厚的亲情色彩和明显的诗学倾向,更为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主张崇唐尊杜的诗歌理念。此后通过收集和比对各个版本,对《畿辅七名家诗钞》的版本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求“四家”“五家”“七家”的关系。根据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的多寡,该书版本可分为全本和零本。全本为康熙六十年刊四十六卷本,今有国家图书馆藏七册本(批点本)和十册本,为早期刻本;另有保定市图书馆藏十册本,为修补本。由于该书每一子集在版本上并无诸如版心处的标识,与通常单行的别集本无异,因而又多零本传世。此外,书目著录所谓《四家诗钞》《五家诗钞》皆非原书书名,是《畿辅七名家诗钞》的一部分,后人对该书先有四家再有七家的判断尚无可信依据,在王企埥编辑之初该书便为《畿辅七名家诗钞》。最后挖掘《畿辅七名家诗钞》的文献价值。该书作为一部收录清初畿辅诗歌达三千余首的地域诗歌总集,极具辑佚价值和史料价值,是研究清初畿辅诗歌特色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