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个学科关于核心素养的提法层出不穷,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为标志,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最终确定,包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区域认知素养重点关注学生的地理视角、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维,不再仅仅是认知“区域”本身。而学科核心概念在知识层面与核心素养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学科若干核心概念能组织、统领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强有力的统摄性,是否掌握核心概念关系着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理解。以核心概念为出发点,去探究其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是一种研究如何培养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本文的研究始于“区域认知素养”、“位置和分布”相关概念的界定,并以认知学习、信息加工等理论为全文的思想指导。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位置和分布”的教学特点,结合专家咨询法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以此作为本文现状分析的主要工具。随后,采用课堂观察法,结合教师作品分析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现状展开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案例教学法和图像教学法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学生对位置和分布特征概括不全面,区域定位视角单一,空间尺度转换体现不足,区域综合分析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优化建议,并设计教学案例,以期为现今的高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上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途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前期大量文献的梳理,整理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并确定了研究的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基本理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和说明,并分析“位置和分布”与区域认知素养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以地理科学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基本方法。本章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课堂诊断工具,对高中地理课堂进行观察和诊断。诊断量表的构建是在相关理论、内容分析结论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可行性的原则,以PTA量表法为设计思路,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并通过专家咨询对量表进行修改,并最终确立。第四部分: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现状的审视。这一章是本文的关键所在,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法,以作品分析法加以辅助。通过对选取的诊断样本进行观察和结果分析,整理归纳出主要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基于“位置和分布”的高中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优化建议。在第四部分中问题发现的基础之上,以相关理论方法为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并呈现案例进行说明。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这一部分归纳出主要的结论,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课题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