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中的对话理论指向对象是多元的,对话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文本、文本作者。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是最常见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交流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问和回答。问答的对象是多元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个体意识增强,主观意识支配其在课堂中的表现加之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还有教师提问的不当,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存在一些障碍。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师提问效果的最优化,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本文正是根据这些情况,对教师的提问技巧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期望在现实中有一点借鉴意义。第一部分主要分析选题研究的必要性,也可以理解为选题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提问中的不足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就是备课环节中,对问题进行编拟时的技巧。在分析技巧之前,阐述了五种语文课堂常见的问题类型,既有知识识记性的问题,也有感悟体验性的问题。教师在编拟问题时要做到使问题明确清晰,数量适中、难易适度,问题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第三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主要论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操作时应掌握的技巧。包括提问结构设计要合理,提问时机选择要恰当,提问的方式方法要科学,提问的情感要充分四项内容。其中提问的时机和方法要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的选择和运用。第四部分则指出了在学生回答完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点评。点评不是简单地判断和总结,本文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三种技巧性点评,即分析性点评,肯定性点评和拓展性点评。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忽视。教师有技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是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技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从长远来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