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与浙江省对比分析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十分明显。积极稳妥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意义。本文以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并与浙江省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缩小安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经验,同时从安徽省省内地区入手,分析省内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差异性,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明确更加具体的方向。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  1、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自1978-2015年大致经历了五个具有规律性的变化阶段,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与全国、浙江省的对比发现,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高,且省内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差异性,其中皖北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最为突出。  2、通过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各项收入来源构成的分析并与浙江省对比,发现安徽与浙江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工资性收入,而安徽省农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浙江省农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可见,农村工业化起步早、发展快的浙江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安徽省与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人均教育年限因素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浙江省是具有负向影响;城市化水平、二元经济结构、人均财政支出、财政支农占比因素对安徽省与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负向影响;房价水平、金融发展规模对安徽省与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正向影响。可见,已经跨过倒U型发展顶点的浙江与仍在倒U型左侧的安徽,部分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不同的。  3、从对安徽省内三大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看:经济增长对皖北、皖中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对皖南地区则呈负向影响;城市化进程推进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负向影响,但皖北地区的显著性不强;工业化对皖北、皖中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对皖南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房价水平提高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其中对皖中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二元经济结构系数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其中对皖南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其中皖北地区的显著性不强;财政支农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金融规模扩大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由正向影响作用;人均接受教育水平对皖北与皖中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对皖南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安徽省内应该因地施策。
其他文献
产业转移是一种经济现象,通过产业转移,可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有效的实现产业转移是带动产业转入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产业转出地区自然资源稀缺,劳动
学位
摘要:基于分布对象的虚拟网络信息管理结构的本质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各种功能之间的整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来整合资源。同时由于信息资源整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确保充分的整合和协同程度的客观要求。合作企业的信息协调系统需要及时升级,达到企业信息系统和外部信息系统的有效协作。该文主要是针对基于分布对象的虚拟网络平台的开发与设计。  关键词:分布对象;虚拟网络平台;设计;信息资源  中图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愈加紧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掀起了银行业的并购潮流,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通过并购扩大自身的规模,获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