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中所特有的一种货币性扰动,表现为货币自由兑换前提下外币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等方面全面或部分地取代了本币。在开放经济背景下,货币替代会导致一国的宏观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例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会受到影响,政府的财政税基遭到削弱,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收支失衡,减缓甚至阻碍该国的货币自由兑换进程。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货币替代时期,其中以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货币替代问题最具代表性:美元在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等方面大规模地替代本国货币,对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各国传统的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深入了解货币替代现象的成因、途径、影响,找到防范货币替代的政策手段,对于保持开放的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维护本国货币体系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规模的货币替代只能发生在资本项目开放的情况下,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开放资本项目,所以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必然是只限于一定程度。虽然目前中国居民对外币存在一定的需求,但是外币在中国主要起着价值储藏的作用,还远远没有达到充当记帐单位和交易媒介的程度,国内外币存款F与广义货币M2之间的比率F/M2并不高。这说明,与拉美国家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货币替代程度相比,中国目前的货币替代问题并不严重,或者说中国目前的货币替代现象并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中和人民币自由兑换后不会面临货币替代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人民币被美元替代的危险将始终存在。而且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现在仍处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的确立和政策手段的完善 都需要一定的吨间,其间必然会产生一些政策上、制度上和结构 上的相互矛盾和冲突,导致宏观经济的运行发生某些波动,进而 影响到人们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另外,在开放经济的大趋 势下,我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融合势在必行,目前已经 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并承诺将最终实现资本 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与此同时,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也会 使我们的商品市场更加开放。这一系列的开放措施在便利商品和 资本的跨国流动的同时,也有可能加速货币性失衡在国际间的传 导,导致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需求和供给发生大幅波动。综上所 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既同发展中的拉美国家有相似之处, 又有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转型经济的特点。我国不仅在经济发展 的现阶段存在着货币替代的可能性,而且在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 的过程中,还将长期存在货币替代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我国 的货币替代问题,包括我国货币替代的背景、程度、原因和经济 影响,在吸取拉美、前苏联和中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适会我国国情的、能有效防范货币替代的政策手段,实施适 当的政策搭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分三章。第一章对货币替代的定义、前提、衡量标准、 分类和成因等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并举例说明了世界范围内的 货币替代现象。第二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的货币替代状 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现阶段我国货币替代的产生背景、货币 替代的程度、产生货币替代的原因和货币替代对中国经济将产生 什么影响。第三章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 了对中国防范货币替代风险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保持宏观经济 的稳定、加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实施适当的汇率制度、开 放金融体系和有效监管相结台以及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