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患者剧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足部容易发生溃疡,严重时甚至导致截肢,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加重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腔内介入术是目前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供的首选方法,其能快速解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血管血运问题,为保肢赢得时间,但术后病变血管容易再次发生狭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CDDP)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的炎症状态、高凝状态、临床症状、糖尿病足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希望能为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方面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共收集2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4例。两组都行基础治疗,使其血糖、血压等稳定后,择期行介入治疗。术前三天开始试验组患者每日清晨空腹服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复方丹参滴丸15粒(405mg)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每日清晨空腹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腔内介入术前12小时、术后12小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术前、术后24周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 TcP02)水平,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率、糖尿病足改善情况、再狭窄率、截肢率情况。结果:总共有25例患者完成整个临床研究,试验组13例,对照组12例。与腔内介入术前12小时相比两组术后12小时的Fg、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上升水平较试验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腔内介入术前相比术后24周两组患者的ABI.TcP02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腔内介入术后24周时,试验组中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有效率为41.67%,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腔内介入术前相比术后24周两组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腔内介入术后24周,试验组有1例患者原病变血管再次出现狭窄,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原病变血管再次狭窄,其中有1例患者因坏疽截去第2足趾,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血管再狭窄率及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共25例患者,随访至术后24周,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足溃疡、再狭窄率、截肢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但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术后12小时Fg、CRP水平,能有效改善介入术后的炎症、高凝状态,并能显著提高术后24周时ABI、TcPO2水平,以及改善临床症状,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