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金融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新世纪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支持三农的一号文件后,农村金融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农村金融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何发展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金融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对于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看成是对于弱势群体的金融模式的建立。将弱势群体包含在内建立一整套的金融体系一直被无数学者研究。于是在2005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针对弱势群体在内地金融体系的构建,从此有了一个学术性的认可度高的名称。对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不能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于是,对于普惠金融的建立和推广,需要建立在本国国情上。我国的金融的发展的国情,在此基础上的普惠金融的建立就需要考虑更多地符合我国实际的影响因素。本文将研究得出的主要内容分为六部分:首先本文将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及研究的主要意义、对文献的分析和阐述和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阐述普惠金融在概念上的含义;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金融范式的发展以及普惠金融理念形成的过程;之后通过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国家对普惠金融的发展的具体事例得出相关的有效经验性措施及建议;接下来则是以大理州祥云县的普惠性为主要案例,对我国的普惠性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个例进行研究。首先介绍祥云县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现状,再以祥云县“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实践的典型—祥云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进行个案研究;最后主要从优化农村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设与普惠金融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这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机制的应该采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发展普惠性农村金融服务的具体策略。在以上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得出的结论,总结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在我国的最适合的建立方式以及其建成之后的功效与不足。为我国建立普惠金融提供实质性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