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近10年文献研究,了解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研究现状及中医对其认识,总结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2)根据既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特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验证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近10年文献研究,了解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研究现状及中医对其认识,总结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2)临床研究:对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中医治疗。各证型患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主攻病种(胃脘痛)诊疗方案”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单项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SF-36生活质量评价、Hamilton焦虑自评量表(HAMA)及抑郁他评量表(HAMD)。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软件采用SPSS13.0。结果:1.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不同的认识角度。2.临床研究中,30例患者中有寒热错杂证患者12例,脾胃湿热证患者18例。整体30例患者和脾胃湿热证患者除SF-36的社会功能领域,其他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而在寒热错杂证患者中,症状积分、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SF-36部分领域积分(生理问题限制、情感问题限制、疼痛、变化)、HAMA、HAMD的积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但SF-36部分领域积分(生理功能、精力疲倦、感情幸福、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的积分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个方面的积分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除症状积分、SF-36一般健康情况之外,两组患者在各个方面的积分均也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1.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在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中医药治疗对功能性胃肠病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更为明显。3.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各临床症状。4.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生存质量,如生理问题限制、情感问题限制、变化、生理功能、精力疲倦、感情幸福、疼痛、一般健康等,而对社会功能的改善不明显。5.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6.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其他证型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对生存质量社会功能领域的影响还需观测周期较长的研究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