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克隆分析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基本细胞组成,几乎都由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 glial progenitors,RGPs)分裂产生。目前对大脑新皮层RGP的神经元发生的分裂行为已经有了系统的研究和明确的认识,但是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发生机制还知之甚少。我们通过对小鼠大脑新皮层RGP进行系统性的双荧光标记的嵌合分析(Mosaic analysis with double markers,MADM),在单细胞水平下确定了RGP的行为和神经胶质发生的程序。在发育过程中,RGPs逐渐完成从神经发生到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转换,在胚胎期第16天(E16)有超过50%的转换,在E17基本完成转换。单个RGP按照特定比例进行神经胶质细胞产生: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少突胶质细胞发生: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发生=~60%:15%:25%,最终形成三种特定谱系的胶质细胞克隆。另外,单个RGP通过随机过程产生命运受限的神经胶质中间前体细胞,神经胶质中间前体细胞只产生数量相对确定的同一亚型或分化状态的星形胶质或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在同一皮层区域,形成离散局部克隆簇。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和少突胶质细胞发生在单个RGP水平是独立的。以上研究系统性地阐明了新皮层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基本细胞机制。为了进一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我们利用MADM研究肿瘤抑制蛋白NF1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调控。虽然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都起源于RGPs,但研究发现,在RGP中去除NF1显著增加神经胶质细胞产生,但没有影响神经元的产生。更有意思的是,尽管NF1的去除均导致星形胶质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生成增多,但影响程度和细胞机制明显不同。NF1的去除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增加~2倍,但少突胶质细胞的增加超过15倍。进一步研究表明,NF1的去除导致单个RGP产生的星形胶质中间前体细胞数量增加,但不影响单个星形胶质中间前体细胞的产出;相比之下,NF1的去除不仅显著性增加了少突胶质中间前体细胞的数量,也大大促进了单个少突胶质中间前体细胞的产出,导致了巨型少突胶质细胞克隆的形成,其中含有成百上千个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这些研究暗示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可能与神经肿瘤的发生紧密相关。综上所述,本论文阐明了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中RGP的精确行为和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基本细胞程序,并提示了原发性神经肿瘤发生的独特细胞和谱系起源。
其他文献
Fe-Cr-Al合金因其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力学性质被用做高温结构材料。近年来,由于Zr合金包壳材料中存在氢脆和高温氧化等问题,人们提出了Fe-Cr-Al合金的新应用――新型核包壳材料。随着Fe-Cr-Al合金应用领域的扩展,对其性质的优化成为重要的课题。虽然对于Fe-Cr-Al合金的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但目前仍缺乏对其三元相图和弹性性质的系统地理论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集
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在有效体液免疫的形成、高亲和力抗体的生成以及对病原体的清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定位于B细胞滤泡中,并向B细胞提供多种信号包括细胞因子和表面相互作用等以形成生发中心,其中生发中心B细胞将经历多轮增殖、体细胞高频突变、亲和力成熟、抗体类型转换,最终分化成具有高亲和力的浆细胞和能长时间存活的记忆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由幼稚T细胞发育而来,其分化发育过程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基因分型和单倍型分析成为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性技术手段。本论文在优化基因型和单倍型定量分析准确性的基础上,关注了在胎儿基因型定量分析的无创产前检测领域的应用。在基因型与单倍型定量研究部分,我们首先以高通量测序与基因芯片作为研究工具,共对4个健康人样本进行平均深度大于100×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分型。探讨对测序数据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准确有效的基因分型
放射疗法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临床中超过50%的癌症患者采用放疗手段。在理想的放射疗法中,在肿瘤内接受放疗剂量,同时周围的健康组织能够免受辐射损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与纳米医学相结合来改善放射疗法。纳米颗粒是一种非活性物理放射增敏剂,在肿瘤部位,纳米颗粒周围的沉积辐射剂量会局部增加。最近,具有诊断和治疗功能的铋基纳米颗粒由于高原子序数,低毒性和低成本作为放射治疗和成像中的治疗剂
基于新奇的量子特性以及潜在的高功率-体积比,二维半导体材料被认为是实现下一代电子学、自旋电子学以及能量转换量子功能器件的理想体系。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激子效应的显著增强,其决定了材料的光学特性以及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能力。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及多体微扰理论,本论文揭示了二维激子所遵循的普适性标度律,提出了在二维半导体及二维磁性绝缘体中实现激子绝缘体的理论方案。具有光学活性的激子称为
磷酸化修饰是最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哺乳细胞内大约三分之二蛋白质存在一个或者多个磷酸化修饰。细胞常通过磷酸化修饰调控多肽和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磷酸化修饰与众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和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存在大量的TD
B淋巴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发生免疫活化、增殖、分化,最终分泌抗体,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接触磷脂平面呈递的抗原而发生活化时,细胞体会产生铺展和收缩的动态变化,这是由细胞产生的牵引力引起的。然而由于缺乏适合于B细胞的牵引力测量方法,迄今还没有研究对B细胞活化过程中牵引力的时空动态情况进行表征,也没有研究探索牵引力对于B细胞活化的生理意义。本研究通过凝胶表面接枝单层荧光颗粒等方法改进了传统牵引力显微镜
二硫化钼(MoS2)是典型的层状多相态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与相态紧密相关。热力学稳定相(2H相)单层MoS2具有1.9 e V直接带隙,为半导体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超薄沟道材料,而亚稳态(1T相及其畸变相1T’相)MoS2则呈现出超导等新奇物性,为研究低维材料体系的新性质与新规律提供了独特的平台。高质量材料的可控合成是其基础应用研究的前提。但是,二维MoS2的相态控制合成研究刚刚起步,还有诸多关键科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珍珠养殖贝类,其珍珠与贝壳的形成是生物矿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所在,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基质蛋白在矿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着眼于基质蛋白PfY2和珍珠层可溶性基质蛋白复合物,来探究它们对合浦珠母贝贝壳形成的调控影响。我们根据幼贝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并鉴定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碱性基质蛋白PfY2,其c DNA共编码了11
本论文研究了空间Matérn协方差模型与空间logistic自相关模型的若干统计推断问题。在光滑参数估计过程中,事先确定光滑参数的大致范围,有助于得到该参数更精确的估计。为此,我们提出了单边检验方法,并据此构造了链式检验方法,解决了判断光滑参数真值所在区间的问题。检验统计量的渐近结果与随机模拟结果说明了检验方法的良好性质。另外,我们通过在Wu等人的局部Whittle似然类型估计量中选取调节参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