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下空间投资模式转变的产权制度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人防工程的修建,这种开发模式的目的和投资主体都非常单一。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伴随着大规模、多层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的是投资模式的转变,从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变为政府投资、公私合作、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地下空间产权制度没有清晰界定,产权体系的缺失导致投资主体对其产权归属和预期收益的判断不一致,使得地下空间产权体系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产权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如何清晰界定地下空间的产权体系,引导投资主体的行为并保护投资主体的利益,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立法情况的基础之上,指出了我国当前地下空间投资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并借鉴产权制度相关理论和博弈论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实施产权制度的必要条件。政府应该介入产权博弈并实施完善的产权体系,以保证投资主体基于各自的预期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获得应有的收益,最终也使得城市地下空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 最后,关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其他文献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视角,详细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金融产业集聚的理论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影响因素,同时运用该思路分析上海金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及五年期过渡安排,自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取消了对外资金融机构地域经营的限制,全方位开放经营范围。对我国商业银行业而言,要想在全球银行业这个开放的大舞
企业并购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运营的重要功能。企业并购一直以来是作为一个全球的浪潮此起彼伏,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随着中国本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