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板—梁理论的双轴对称哑铃形CFST构件弯扭屈曲理论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钢管混凝土CFST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制作和施工方便的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超高、大空间等结构。哑铃形是工程中常有的截面形式,并广泛的用于桥梁结构。哑铃形CFST平面内承载力较高,其平面外的稳定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轴压、偏压和纯弯的受力状态,很少有弯扭屈曲的研究。为了使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方便的计算和使用,本文在张文福教授“板-梁理论”的基础上,对单腹板哑铃形截面、双腹板哑铃形截面、实腹式哑铃形截面的梁、柱、拱的弯扭屈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多个不同的模型,对理论解进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板-梁理论”,对单一材料的矩形截面的梁、柱、拱在纯弯和纯压作用下的平面外屈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单一材料矩形截面拱弯扭屈曲的总应变能,在此基础上求解了截面的抗弯刚度、自由扭转刚度和约束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8根单一材料的矩形截面拱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拱弯扭屈曲临界荷载公式与有限元解对比验证了板-梁理论的正确性。(2)基于“板-梁理论”,分别对单腹板、双腹板、实腹式哑铃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梁、柱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对于双腹板哑铃形截面,板件的平面内弯曲变形满足Timoshenko梁理论,计算其剪切变形的影响,对于单腹板和实腹式哑铃形截面满足Euler梁理论,不考虑平面内弯曲剪切变形的影响,得到了哑铃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梁和柱的抗弯刚度、自由扭转刚度、约束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分别建立了8根钢管混凝土梁和柱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其在纯弯和轴压作用下的平面外屈曲荷载。(3)计算了哑铃形截面拱在纯弯和轴压作用下的屈曲临界荷载。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三种不同截面的8根不同尺寸的拱模型,使用有限元对其理论解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二氧化钛(TiO2)由于具有无毒、低成本、高稳定性、催化活性好等优点成为最常用的光催化剂之一。然而,TiO2的宽带隙(3.2 e V),使其仅在低于390 nm的波长下被紫外光激活,对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速度快易失活,电荷迁移速率缓慢,严重限制了TiO2的应用。通过金属离子注入、非金属掺杂、异质结构筑、染料敏化、转换发光剂掺杂等改性方法修饰TiO2表面可拓展其光吸收范围,提高光催化
组合结构具有刚度大、延性好、抗震和抗火性能优越、形式灵活等优点,近年来在超高层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型钢混凝土柱(SRC柱)和钢筋混凝土梁(RC梁)单个构件在火灾下的抗火性能,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然而高温下SRC柱—RC梁整体框架结构抗火性能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对于火灾高温下SRC柱—RC梁框架结构中RC梁的悬链线效应还未见相关报导。因此,对SRC柱—RC梁整体框架结构抗火性能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推进,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多样,人们对于建筑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组合柱的概念被提出。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柱,组合柱具有更好的力学特性。钢管混凝土柱是由混凝土填充入钢管中而形成的组合柱,由于该组合柱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延性而被广泛研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组合构件形式。然而,钢管混凝土表面腐蚀问题和耐火问题目前还在研究当中。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外包ECC-PVC管混凝土组合柱,PVC管
拱肋作为拱桥的主要成分对其实施监测对施工后的线形控制和结构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拱肋上监测点之间的高度差变化大,传统监测方法只能进行点式测量,因此拱肋的健康检测精度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以实现结构应变实时分布式的测量,利用此传感器的独特优势,研究将该技术应用到拱桥的健康监测领域,为桥梁健康监测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探究拱肋的应变分布为目标
迄今为止,外包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研究表明:设置外包钢板能够对内填混凝土产生有效约束,混凝土的抗侧力和延性得到提高,同时混凝土和抗剪连接件也能有效限制钢板的面外变形,延缓了钢板的屈曲,充分挖掘了钢板的工作潜能。研究证实这种构件具有水平承载力高、抗侧刚度大和抗震延性好的优势。课题组基于钢板剪力墙和混凝土剪力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以实现混凝土压力场和钢板拉力场协调一致的双开孔钢板约束混凝土组合剪力
风力发电已成为最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然而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环境恶劣且运行工况多变,使得其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件极易发生故障,一旦故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风力发电系统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为此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从空气动力学效应出发分析计算能量转换效率,建立风力发电系统各环节的模型。其次研究了风电机组运行于低风速区时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原理,针对实际风
植筋加固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加固方法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对于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梁、柱等构件需要进行增大截面加固,对于需要增大截面后植筋的复合混凝土基体后植筋结构,不同的植筋深度、植筋钢筋埋入下部基层和下部基层的长度之比,会对植筋试件的承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大多数是对关于单基体植筋粘结锚固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等方面的研究,对复合混凝土基体后植筋结构的粘结锚固性能研究较少,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
传统的单光眼镜已经不能满足老视患者在舒适度、有效视野、清晰度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PAL)能够提供远、中、近清晰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老视患者的青睐。视远区和视近区的大小与子午线的设计、轮廓线的设计、渐进面矢高方程有关。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渐进面矢高构建方法,该方法使用具有曲率调整元的环曲面方程来设计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以减少镜片的像散并扩大视近区的有效视力范围。具体内容如下:
在城市污水处理主流工艺中回收磷是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环境工程界的热点研究领域。相比传统EBPR工艺,生物膜磷回收技术的工艺流程更简化、回收率更高,但已有研究均需在厌氧段额外投加碳源(COD在200-1600mg/L不等)来获取高磷回收液。我国城市污水中COD浓度普遍在200-300mg/L范围内,本研究将模拟城市污水水质,构建一个新的运行模式,来水先进行厌氧段,利用其碳源释磷,再经
众所周知,凭借优异的性能而著称的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弹性体材料,在电子,医药和工程等许多领域具有突出的性能和不可或缺的应用。然而,在聚氨酯材料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外部的挤压弯折与刮擦磨损而使材料内部或外部产生微小裂缝,而微裂缝的产生往往会导致聚氨酯材料失效。因此,为了节约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研究自修复聚氨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修复技术是一种受皮肤启发,通过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