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工程之外的含潜在分子间卤键作用的双组份体系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键(XB)是一种类似于氢键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在晶体工程、医药领域、生物系统、材料科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关于卤键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基本问题,如可控自组装等,使卤键的研究是当前课题研究的一大热点。对于一些特定的体系,相对较弱的键强度不利于共晶的形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键合特性的确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论文重点利用晶体工程之外的方法研究含潜在分子间卤键作用的双组分体系,为非晶态混合体系中弱键合和结构组装的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卤键及其应用,讨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对分子自组装的影响;其次阐述了主客体化学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的意义;然后介绍了晶体海绵法(CSM)在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分别以1,3,5-三氟-2,4,6-三碘苯(TFTIB)和1,4-二碘四氟苯(DITFB)作为卤键供体,三苯基膦(PPh3)、4,4’-联吡啶(Bipy)、N,N’-二苯基硫脲(DPT)、N,N’-二甲基硫脲(DMT)作为卤键受体,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核磁共振和熔点相图等方法研究了基于卤键的共晶、低共熔体和机械混合物双组分体系。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影响共晶、低共熔体、机械混合物等固态表现形式的因素,发现双元体系的存在形式实际上是供体-受体间相互作用、同一组分间的作用力及供体/受体-溶剂间相互作用的综合竞争结果。简单来说,强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更倾向于形成共晶,弱的相互作用往往诱导低共熔体的形成,而缺乏有效的分子间作用力则倾向于形成机械混合物。本章的结果为从共晶、低共熔体和机械混合物的角度筛选固态形式提供了一种快速而有目的的方法。第三章为了研究非共晶体系中供体与受体之间的潜在卤键,本章尝试采用晶体工程之外的方法—主客体化学法:使用经典的ZnI2-TPT晶体海绵作为超分子主体,卤键供体(1,4-二碘四氟苯、五氟碘苯、1,4-二碘苯、碘苯等)和卤键受体(甲基对甲苯砜、1,4-二氧六环等)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客体。借助单晶X-射线晶体学方法研究了晶体海绵对这两种不同类型客体的吸附能力以及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主体框架上的-ZnI2位点倾向于向卤键供体提供电子形成卤键,而TPT位点倾向于通过C-H基团或π体系与电子供体(卤键受体)发生作用,因此作为客体的卤键供、受体分子在主体框架的影响下不能有效地形成卤键,取而代之,在两种客体间可检测到孤对电子…π和弱氢键。在另一个体系中,11个独立的吡咯分子被有序地“封装”在晶体海绵通道中,并准确表征了“液体”吡咯的结构和组装,发现分子间N-H…π作用可以将吡咯分子连接成二聚体、四聚体、五聚体等组装状态,这为深入了解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聚集提供了一种研究策略。第四章研究了ZnI2-TPT晶体海绵的配体2,4,6-三(4-吡啶基)-1,3,5-三嗪(TPT)的同质多晶现象。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以及基于单晶结构的能量分解分析等方法,将晶相结构与其对应的宏观性质联系起来,揭示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晶态化合物的堆积、机械性能、稳定性、光学性质,为构筑出理想结构或目标性能的晶体材料提供参考。第五章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研究内容的创新点,并对采用晶体工程之外的方法研究超分子系统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对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的安朵仙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进行首次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和注释,并构建基因
本文主要针对开口曲线上的Riemann-Hilbert问题的解在端点处的奇异性问题,即对一组含有节点的一特殊曲线,详细分析了用于表示问题解的Cauchy型积分的性质,尤其是针对具体积分表达式和几类不同性质的积分核在节点处的奇异性分析。对于一类交叠产生尖点的相切封闭圆周,利用合理剖开封闭曲线讨论了从平面上不同位置趋向切点时Cauchy积分的奇异性分布。特别地,证明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节点处的奇异性可以
底水油藏水平井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井眼轨迹、井筒摩阻、地层非均质性的综合影响,会导致井筒产液剖面不均衡,容易使底水快速脊进,产生单点或多点水淹,从而使含水率短期内急剧
二维层状材料的少层/薄层片状结构赋予其大的比表面积、大量的表面暴露活性位点,这使得其在电化学催化、气/湿敏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本论文以过渡金属化合物二硫化钼(M
BiVO4作为一种窄禁带宽度的光催化材料,具有无毒、稳定性好、可见光吸收能力等优点。但是BiVO4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对极易复合,使得它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以BiVO4为研究对象,通
有机磷类神经性毒剂(有机磷毒剂)是一种对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威胁的化学物质,有机磷毒剂的解毒剂直接施用目前还具有很多弊端,比如施用繁琐,需要多次少量施用,没有特异靶向性等。研究和开发合适的有机磷毒剂解毒剂的载体,制备合适的载药体系,对有机磷毒剂进行洗消治疗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介孔型分子筛MCM-41和一种生物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bio-MOF-1中,负载神经性有机磷毒剂解毒剂
浅埋煤层矿压显现显著,综采工作面普遍选用高阻力液压支架。而针对于受井田面积与资源储量限制的陕北浅埋煤层中小煤矿,如何在降低工作面长度与选用中等阻力液压支架情况下实
氧反应(OER/ORR)催化在金属-空气电池等新能源器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期,双功能氧催化剂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Pt、RuO2和IrO2等贵金属基催化剂被认为是催化氧反应的最
陶瓷/金属界面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陶瓷/金属界面的结合强度不仅决定金属与陶瓷之间载荷的有效传递,而且是建立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界面结合性能-宏观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桥梁,也是复合材料跨尺度模拟必不可少的初始参量,更是发挥复合材料功能特性的关键。但是,目前陶瓷/金属界面结合强度的实验研究仍存在着局限和不足,而且时间周期长,成本过高。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以原位合成的TiB/Ti、Ti
炔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模块,在过渡金属催化或无金属催化条件下能够有效构建各种含氮有机骨架,如烯酰胺、咪唑、噁唑啉酮、吡咯、茚并吡咯、氨基酸、哌嗪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