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相关院校与合作企业为主体,以行政区域或行业领域为划分为形式,以相互促进、利益共赢为基本共建原则的职业教育集团也开始在我国应运而生。跨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发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特别是2005年全国职教会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更是态势强劲,几乎各省区都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广东等多个省市职业教育集团数量和规模发展均呈现良好势态,而河南省凭借职业教育发展的独有特色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评价。本论文就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内的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进行调查、对比,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实际情况的建设发展的观点,为集团科学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调查发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连锁化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极大的提高了集团学校和企业的知名度,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断创新,推进了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经过研究,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的深度合作和共赢互利要想实现,集团的各个相关利益方均必须积极起来,找到能够实际合作的切入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决不能因市场导向而弱化。政府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始终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应有别于以往的作用模式,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当更多地在促进职业学校增强市场意识,健全内部适应市场的机制,增强职业学校参与市场的实力和能力以及有效地促进职业学校间的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职业教集团的平台上:企业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要有长远规划。企业要有主动合作的愿望。这是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朝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校企合作前提是你情我愿,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校企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要努力实现校企双方共赢,这是校企合作的基本点。企业以追求盈利为目的,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集团不能建立在“支持教育”、“热心公益”的基点之上。而是要寻求“双赢”的基点,优势互补、互助互利。而企业的资金、设备投入也应该至少可以得到相应的各种回报,学校应该积极了解企业所需,主动调整课程体系,开发新专业,急企业用人所需,量体裁衣,这样不仅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还可以争取更多的企业支持。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应该引入“校企一体化”的理念,将原来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升级到“校企共同体”。突破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它由“两家”的“合作”走向了“一家”的“一体”,形成共同愿景、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理想状态,进而能帮助集团实现良性运作,真正实现集团各相关利益方互利共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