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华南0604号强热带风暴(以下统称台风)“碧利斯”的暴雨过程的水汽、动力、热力条件进行较为系统分析,发现中低纬度西南季风爆发并持续,是形成暴雨有利的环境条件。台风南北两侧物理量分布极不对称:台风南侧水汽的辐合强,北侧弱;台风中心附近东侧、南侧高层强辐散,低层气旋式强辐合,北侧整层辐散;切向风东侧、南侧大,西侧、北侧小;强垂直上升运动出现在偏离台风中心南侧2个纬距附近。
采用NCEP全球谱模式资料,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14-16日产生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较理想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较密的时空资料重点探讨湘南、粤北的暴雨发生发展的特征和机理。
分析表明总风暴相对螺旋度在强降雨初期与落区对应关系较好。水汽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对于暴雨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强降雨区对应着低层湿位涡、高层正湿位涡。高位涡异常是暴雨发生发展有利机制。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场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呈辐散、辐合区相间分布的特征,反映出暴雨时存在的次级环流。强降雨中心分布在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辐散交界处偏向上升支一侧。造成次级环流最主要因素的是由水平和垂直切变的差异效应;其次是非绝热效应。
台风深入内陆后,南岭复杂地形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影响是多样的,主要表现为地形迎风坡、特殊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地形中尺度系统影响。物理过程的试验表明,初始湿度场的改变对雨区和雨强的模拟有一定影响。在此次台风暴雨过程中,对于水汽输送弱的地方,形成降水的水汽对初始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依赖性很强:对于有强水汽输送的区域,水汽初值并不是强降水形成的决定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