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它用其特有的场所感呈现了城市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国外一些国家例如法国、德国等已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学习、探索的阶段。青岛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城市,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城市,其独特的历史色彩和人文风貌是城市响亮的名片。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曾是青岛德国殖民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是青岛最独居气质的历史街区之一,他与青岛其他街区相比,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且街区内还包含了德租时期、日占时期、民国时期以及现代风格的建筑,另外,该区域在建设之前就已经先有了规划,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城市建设方式。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街区逐渐丧失活力。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地理位置优越,并且街区内的建筑多数为历史建筑,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或者建筑性质和用途发生改变,以及使用者的随意搭建、改建,街区内的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街道的整体空间环境也因为随意搭建、维护不当而显得破败不堪。本文以青岛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实例分析、多学科间交叉研究、问卷调查及行为观察法的方法,梳理其历史沿革、街区发展脉络,对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街道现状、建筑现状等五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实地调研,从街区的道路交通、业态分布、街区结构、人口现状、周边环境以及政策等方面,剖析街区衰落的类型及原因,同时指出了街区的景观优势、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以此为依据,本文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复兴的先进经验,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层面,提出了改造的原则与方法,明确了街区的发展定位,从街区、道路、院落、建筑等不同层面,为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供了寻求区域整体发展、打造街区中心亮点、调整街区业态结构、渐进式打造慢行街区、改造街区公共空间、历史建筑分级保护、完善街区旅游设施与体系、增强市民参与感、合理利用新技术的九个方面的复兴策略,并在理论指导下,对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场地规划、道路交通、建筑和景观进行了实际的方案设计,为日后青岛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也为现存的特色历史街区的复兴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