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工业碳排放现状,在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构建中国工业低碳化发展的机制与路径,旨在为我国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转型发展政策研究提供新视角。工业碳排放测算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工业属于高碳工业,工业部门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工业二氧化碳的省际、行业差异较为显著。基于KAYA等式,构建1998-2011年我国28个省的工业碳排放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工业产出、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重工业比重较高的产业结构是工业碳排放增加的拉动因素,表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能源效率因素对工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在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搭建工业低碳化转型机制如下:基于1998-2011年我国工业、分行业及省际工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分析得出,我国工业碳排放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工业碳排放应逐渐实现由扩张性复钩、弱脱钩向强脱钩即绝对脱钩的转型;基于减排情景分析及能耗总量预测,发现我国工业用能总量尚处于能耗持续快速增长转向增速减缓的过渡期,工业低碳化发展要求控制工业用能增速,在此基础上继续强化节能减排,逐步维持工业用能总量,最终使得工业用能呈现下降态势;基于非期望产出的生产效率测算,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由此推导出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能源强度下降转向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机制;基于产业影响力与碳排放强度结合分析,将我国工业分行业细分为四类:产业影响力系数小且碳排放强度高的产业、产业影响力系数小但碳排放强度低的产业、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但碳排放强度高的产业、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且碳排放强度低的产业,不同类型的产业低碳化发展需要差别化策略推进。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导向、技术导向、市场导向提出转型路径,并从约束性与激励性两个层面提出我国工业低碳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在KAYA等式基础上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得出具体影响因素的作用力;结合影响因素分析,针对性地构建我国工业低碳化转型的机制与路径,为我国工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导向提供建议。